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8|回复: 0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解析(一)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3-14 19: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提上日程,言语理解主旨概括题是其中重要的考察形式,华图教育从找准切入点,助航考生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
    片段阅读根据题目的设问不同,解题的方式也会有说不同。主旨类题目、观点态度类题目、标题结语类题目都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段的主旨句。细节推断类题目则要求考生把握文段的细节,对照选项进行逐一判断。所以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做题方法。这种类型的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一个文段的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分析历年真题,不难发现这种题型在题量上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比重不断加大,对此,应该引起应试者的极大注意。
     划分文段结构,寻找主旨句
    段落格式一般可以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这三种格式,段落的主旨会出现在总体概括句中,一般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是结尾。在句首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在句尾多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一般会出现在“所以”、“由此可见”、“因而”、“总之”、“综上所述”等关联词之后,是对主旨的重申。
    考生只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结论性的语句表述,往往就能找到段落的主旨。
    【例1】
    理学重道德的修养固然不错,其对于中国社会日后发展贡献,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否认,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从梁山泊里诞生。宋、明两次亡于外族,无疑与宋代以来主流思想的自宫与内敛不无干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理学特有的价值取向遵循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导致古代读书人中很少出现英雄豪杰
    C.读书人大丈夫气概的缺失和理学自身的特点有关
    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理学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解析】A
    从“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可知,文段意在表明理学“偏重道德轻视事功”是遵循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的。下文“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和“宋、明两次亡于外族”都是举例说明这一事实,所以A项正确。
    【例2】
    科学精神就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长处也许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人类的认识史不仅是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丰富知识宝库的劳作,而且需要清除库存赝品的智慧和勇气。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
    A.科学精神的内涵
    B.人类认识史的发展规律
    C.内在纠错机制的产生过程
    D.人类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
    【解析】A
    文段为总—分式结构,首句“科学精神就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就是文段的中心句,A项正确。文段的主题应该是科学精神,内在纠错机制只是其长处,C项不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3 10:01 , Processed in 0.0771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