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回复: 0

备战2014年国考申论:简单问题同样难答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3-14 1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考之于省考,不仅仅竞争更加激烈,考试难度也有大幅增加。一些较为简单 的客观题,例如概括题、理解分析题等,在省考中大部分都可以直接根据题意就从材料中找到要点;但在国考中尤其是省部级国考题中,即便是同样的根据题意找材 料要点,要点也会变得更加零散而难以查找。例如2011年省部级国考第一大题第一小题: 
    “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这是一道词句理解题目。作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话语本身进行正确地认知,然后把这句话放在资料给定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整个题目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具体的过程。
    作答该题,第一我们要将此话合理分层,既要阐明何谓三善,也要阐明这个被 几千年历史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的作用。在作答该题时也应该阐明“三善”的原因。注意“善”在这里不是擅长、喜欢的意思,而是有经常、容易、过多的意思。需 要注意的是“善徙”的意思,徙不是“迁徙”,根据材料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这里的“善徙”是易改道的意思。
    第二,我们要认识黄河规律,黄河之所以出现三善,它与其它河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黄河自身沙多水少,而且人类开发不利,保护不当,这在材料4、材料6里都有所体现。
    第三,在分析词句,解释规律之后要加一些对策。我们应该尊重黄河的客观规律,尊重这个基本事实,并且树立正确的治黄观念,采取有效手段,如材料5、材料6中所提的“生态保护”、“防治污染”、“水土保持”等进行黄河的科学治理与开发。
    根据对题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到答案:
                                                                          一、黄河规律:易淤积,难疏浚;易决堤,易泛滥;易改道,难防患,难根治。
                                                                          二、产生规律原因:1、气候、地理客观条件导致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2、人类生产方式不合理,开垦坡地。
                                                                          三、规律影响:1、塑造冲刷平原,养育中华儿女;2、带来水旱灾害,危机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四、治理方法:1、尊重规律,退耕还草,改变生产、生活方式;2、科学发展,综合整治,防治污染和水土流失。
                       

需要注意的是,同2011国考地市级第一大题第二小题对比来看,同样是词 句理解题目,但是该题的要求是“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而地市级要求是“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因此这道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引申,尤其是对于黄河规律自身,黄河治理与开发措施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这道题我们不难看出,国考省部级的题目即使问法简单,要点也会比较多,需要考生花费更多的耐心来解决。而且这种题目的满分只有10分,属于典型的低性价比题目。因此,我们在备考中可以将这类题型放在冲刺阶段再去集中处理,前期以基本功练习为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抚顺华图预祝广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一举成“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4 16:57 , Processed in 0.07752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