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0|回复: 0

2009江苏公考行测全面应对(二)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0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江苏公考行测全面应对(二)
——判断推理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李琳
《2009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及考生须知》明确指出,行测试卷的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图形推理和逻辑判断四个题型。
定义判断
江苏省的定义判断题型分为单定义辨析和多定义辨析两个类型。
单定义辨析指的是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一组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此类型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性的认识社会现象。
多定义辨析是指先给出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基本考察点与单定义判断相同,但从增加了定义的数量,使得考生在判断过程中难以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从而增加了难度。
A、B、C三类试卷的在单定义辨析类型题目上的设置比较接近,只是A类试试卷中这类题目的给定定义多涉及纯理论概念,与现实实例的联系难度较大。而B、C类试卷中更多的给出现实生活中常见常闻的定义。
2008年江苏A类典型真题
61.不正当竞争: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某地下工厂将生产出来的劣质酒贴上名牌酒的商标出售
B.某厂采用先进技术,通过降低成本进而降低售价以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C.经销商按照本地政府的要求,只销售本地生产的梅花啤酒
D.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61.【答案】B 。解析:本题首先明确题意为找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C、D三项都存在“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现象,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而B项采用先进技术来降低售价的做法属于正当竞争行为,因此,本题选B。
2008年江苏C类典型真题
60.商品差价:同一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以及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下列不属于商品差价的一项是
A.同一本书,刚出版时与两年后的价格不同
B.早市萝卜一块一斤,下午则五角一斤
C.富康轿车与大众轿车价格不同
D.甲地的盐比乙地的盐便宜,因为甲地产盐
60. 【答案】C。解析:选项A是属于由于购销季节不同而形成的商品差价;选项B属于由于购销季节、质量不同而形成的商品差价;选项D属于由于购销地区不同而形 成的商品差价;选项C富康轿车,大众轿车不是同一商品,所以即使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和质量都相同,他们的价格也会不同,这不属于商品差价。所 以,本题选C。
C类试卷不设置多定义辨析题目。A类试卷中的这一题型在定义选取上更偏向于深层次概念,要难于B类试卷。
2008年江苏A类典型真题
66.定义:
①社会助长:个体因他人的在场而增强了行为的水平。
②社会阻抑:个体因他人的在场而降低了行为的水平。
③从众: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遵从群体中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
典型例证:
(1)由于有女友观战,小王今天作战神勇,上演了帽子戏法,并获得了全场最佳。
(2)张灵一直纳闷,明明会做的题,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出来。
(3)小李力排众议,做了一个后来被证明为正确的决定。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6.【答案】C 。解析:例证(1)属于社会助长;例证(2)属于社会阻抑;例证(3)不属于上述任何定义,所以,本题选C。
2007年江苏B类典型真题
118. 定义:
①超常儿童:指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
②问题儿童:指经常不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或犯有严重道德错误及神经过敏,有歇斯底里行为的儿童。
③缺陷儿童:指盲、聋、哑、智力落后、身体残缺,有言语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儿童。
典型例证:
(1)唐代诗人白居易,1岁开始识字,5岁开始做诗,9岁已精通声韵。
(2)9岁熙熙不仅调皮捣蛋,而且原来的礼貌也没了,嘴里的粗话也越来越多,经常是口无遮拦,一句话脱口而出,常常弄得大人尴尬得要命。
(3)生下乐乐后不久,母亲就发现他体内缺少免疫细胞,因而非常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医生建议乐乐生活在相对洁净的保护环境中,并且需要接受骨髓移植。
上述典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       B.1     
C.2          D.3
【答 案】D。解析:“1岁开始识字,5岁开始做诗,9岁已精通声韵。”这明显属于“超常儿童”。“ 原来的礼貌也没了,嘴里的粗话也越来越多”,这是“经常不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表现,属于“问题儿童”。“ 体内缺少免疫细胞”是“身体残缺”,这属于“缺陷儿童”。对应关系为:① —(1);② —(2);③ —(3)。
类比推理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首次使用了三项类比推理,考生普遍反映难度增加了。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考察形式在增加推理思考量的同时,也使得类比项之间的隐含关系更加唯一、清晰了,利于考生进行正确选择,所实际的难度并未变化。
由于三项类比推理是比较新颖的,所以综合难度比较大的A类试卷中大量使用,而B、C两类试卷中这一类型的题目则比较少。
2008年江苏A类典型真题
30.建筑:凝固的音乐:哥特式建筑
A.运动:使人健康的方式:生命      B.眼睛:心灵的窗户:丹凤眼
C.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6         D.音乐:流动的符号:钢琴
30. 【答案】B 。解析:“建筑”、“凝固的音乐”和“哥特式建筑”的关系是:将“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哥特式建筑”是形容“建筑”的一种风格。选项B将“眼 睛”比喻为“心灵的窗户”,“丹凤眼”是形容“眼睛”的一种形态。选项C“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这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不是比喻。故本题选B。
2008年江苏C类典型真题
27.(  )对于  信箱  相当于  电脑  对于  (  )
A.邮件  激光                       B.邮局  硬盘
C.邮递员  程序员                   D.光缆  光驱
27.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代入法。“邮件”对于“信箱”和“电脑”对于“激光”,这两对在逻辑关系上,没有相近或相似之处,同样道理,“邮递员”对于“信箱” 和“电脑”对于“程序员”、“光缆”对于“信箱”和“电脑”对于“光驱”在逻辑上也不存在相似和相近之处。而“邮局”对于“信箱”和“电脑”对于“硬盘” 在逻辑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信箱”和“硬盘”分别都是“邮局”和“电脑”中的一部分。故本题选B。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一直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每年都要考,必然使题目难以做到新颖。江苏省的考试用两种类型的图形形式将10道题目分为界线分明的两部分,打断考生 作答时思路的连续性,很好的克服了这一缺点,体现了这一题型的区分度。并且每年都有新的题目出现,让考生措手不及。一些公认的难题、偏题大部分出自江苏公 考。
A类试卷使用的是视觉推理和多图形推理两种类型题目混合,均是今年来公认比较难的题型。其中一些图形的规律很是诡异,给绝大多数考生造成了困扰。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应对此种题目,只能平时多见多练多搜集,别无他法。
2008年江苏A类典型真题
43.

20131203021455384.jpg

20131203021455384.jpg

43.【答案】A。解析:奇数项图形中带曲线小图形均为外凸图形,偶数项图形中带曲线小图形均为内凹图形。
B类试卷使用了难度更大的图形拆分和组合。
2007年江苏B类典型真题
97.

20131203021455931.jpg

20131203021455931.jpg

97.【答案】B。解析:题干图形显然有三个相同的图形组成,题干图形翻转可得到C图形。
C类试卷此部分出现了古典型图形推理,故难度比较小。基本可以保证考生能够拿到一半的分数。
2008江苏C类典型真题
42.

20131203021456648.jpg

20131203021456648.jpg

42.【答案】B。解析:第一组图中线条数依次增加一条,第二组图中线条数依次减少两条。
逻辑判断
江苏省的逻辑判断题目更倾向于考察考生的逻辑思考能力。题目设置以严密的经典逻辑理论为主,很少出现现在比较流行的可能性推理(即形式上更偏向言语理解的推理题目),有一些逻辑学知识的考生可以做到轻松应对。
总体来说,A、B、C类的逻辑推理题目均比较简单,起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可以学习。在复习这一题型时,应注重经典逻辑理论的系统学习,并做大量的练习。
2008年江苏A类经典真题
53.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
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涵义最为相近?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53.【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模态命题推理。根据模态命题推理规则,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2008年江苏C类经典真题
51.有人说:“这段材料是真的,因为它来自公开出版物。”
假定下列各项判断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是对该人观点最有力的反驳?
A.公开出版物上的材料都是真的
B.有的公开出版物上的材料是真的
C.有的公开出版物上的材料不是真的
D.有的真材料并不来自公开出版物
51.【答案】C。解析:题中此人的说法采用了一个三段论。隐含着一个大前提“所有来自公开出版物的材料都是真的”。“所有都”的矛盾关系即是“有的不”,就是“有的公开出版物上的材料不是真的”。故选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5 13:40 , Processed in 0.060346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