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偏主题不选(选项偏离主题的不选)
例: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浆,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更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是分总结构。文段主要从“西方人不喜欢豆味”,因此市场需求量不大,和“保存难度高”两方面,剖析了豆浆的价格高的原因。与此一致的答案为B。文段主题是“豆浆的价格”,其他选项提及的都是“豆浆”的其他方面,偏离了主题。
3、绝对主题慎选(选项主题表述绝对化的要慎选)
例:语言文字功底扎实,大致意思是要求学者能较好地掌握研读经典和撰写论文所需要的语言文字。这一点具有普适性,而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化、印度文化的学者来说尤其重要。没有扎实的古文字功底,不熟练掌握英语、梵文等外语,仅从白话本、汉译本这些二手资料入手来做学问,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但不大可能成为学术大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掌握古文字和外语是搞好学术研究的前提
B 占有第一手资料才能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
C 正确理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 语言文字功底影像学术研究的深度与水平
【答案】D。中公解析:这则材料围绕语言文字功底对学者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最后一句话是重点。正确答案是D。B项的“才”与C项的“关键”,对于主题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要慎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