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4|回复: 0

浅析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王安石变法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1-25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安石变法
一、考情分析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变法,也历史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比较固定,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的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等角度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王安石变法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
(2)农民的反抗斗争频发。
(3)冗官、冗兵、冗费。
(4)辽、西夏的威胁。
2.内容
(1)时间和人物:1069年,宋神宗、王安石。
(2)内容

2016092802390310030.jpg

2016092802390310030.jpg

2016092802390430330.jpg

2016092802390430330.jpg

3.评价
(1)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变法在推行中存在缺陷,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2)意义
王安石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变法的实质是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通过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但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三、经典例题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期间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强调要在思想上破除当时的人的守旧心理。这句话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在王安石变法中,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一措施是( )。
A.青苗法 B.置将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答案】A。解析: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故选A。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内容
财政经济方面: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军政方面:置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设置军器监;
教育方面:编纂和颁行《三经新义》,改革科举,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整顿学校。(5分)
(2)失败的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变法在推行中存在缺陷,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关注微信公众号“qgjsks”,回复“备考视频”下载教师资格科一科二考点串讲视频

2016092802390451830.png

2016092802390451830.png

微信“qgjsks”9月21日至10月31日每天发布真题练习。关注微信微信“qgjsks”每天10点后回复“真题练习+日期”,如“真题练习9.21”即可查看当天真题练习。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2 17:56 , Processed in 0.058359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