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8|回复: 0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市场失灵(二)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1-13 1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52804231247359.jpg

2015052804231247359.jpg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申论答题技巧

法律知识 政治知识 |科技知识 经济知识 |公基复习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事业单位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市场失灵(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完全竞争等一系列假设条件下,市场可以自动地调节资源,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他人的状况变坏。但,这种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不能实现的,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配置商品和劳务,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比如:在市场调节下可能造成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等等现象。中公教育就经济学高频考点之市场失灵原因为大家详细解读如下: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三)公共物品
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可分为两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只供个人享用的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是由政府提供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阻止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公共物品,导致一些社会成员搭便车,导致市场失灵。
经济学中将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比如:国防、治安、法律等。准公共物品只具备其中之一特点,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比如:大学教育、拥挤的公路等。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市场失灵。其中: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一方事先隐藏信息,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道德风险也称为败行,是指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后事后隐藏信息,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导致市场失灵。比如:旧车市场、保险市场、委托-代理人等。
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例题】
1.(多选)下列公共物品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
A.国防B.治安C.教育D.医疗卫生
【答案】AB
2.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逆向选择 B.搭便车问题C.自然选择D.道德陷阱
【答案】A
中公点评:经济学部分的知识点杂且需要以理解为主,希望各位考生能好好把握。
热门推荐: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更多事业单位招聘和考试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7:57 , Processed in 0.075437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