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回复: 0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副省):传统文化教育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6-9-28 14: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副省):传统文化教育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副省):传统文化教育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地市):基层文化建设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答案(地市):基层文化建设
一、通读“给定资料7”,请在有下划线的地方补充四个短语或短句,使整则材料语义完整。(10分)
要求:概括性强,用词精练。不超过30字。
【中公参考答案】
辩证地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对错误思潮。
二、有人说,当下的“国学热”只是在搞形式主义,不应大力宣扬。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给定资料3”,试给出你的分析。(15分)
要求: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200字。
【中公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当下虽不排除有少数人为了牟私利,利用国民的热情将国学教育流于形式,教授者良莠不齐误人子弟,违背了国学教育的本意。但是,国学本身经过时间沉淀,内涵丰富,“国学热”的兴起能大大充实国民文化自信,提升个人修养,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因此,学习国学,传播的是思想、精神,不应过于局限形式,应正确引导,大力弘扬国学,传播其中的精髓,才能真正发挥国学的现代价值。
三、某政府部门为做统计报告,需要了解学校、企业、社区等地的普通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和观点态度,打算参考“给定资料4~6”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有条理;
(4)不超过450字。
【中公参考答案】
本调查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观点态度三类问题。
一、个人基本信息类问题:
1、您的年龄是多大?
2、您的职业是什么?
3、您的学历是什么?
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情况类问题:
1、您近五年来读过多少本中国传统经典书籍(四书五经等)?
2、您是否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 3、您是否还了解更多的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讲座、影视作品和节目?
4、您能否说出三个以上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民间故事?
三、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观点和看法类问题:
1、您对当下很多文学经典或历史故事被转化为动漫、图画、影像、故事等形式持怎样的态度?
2、您对当前我国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有什么看法?
3、您认为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
4、您认为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否有助于缓解现代人浮躁功利的心态和改善社会风气?
5、您对当前网络学术作品中出现“曹操原本是女人”等新奇言论持什么态度?
6、您认为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自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假如你是某市文化宣传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你所在的部门决定在政府网站上设置专题,呼吁社会各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和参考第三题中调查问卷涉及的信息,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写一份“倡议书”,放在网站首页。(20分)
要求:
(1)内容充实,有逻辑性;
(2)语言生动,语句通顺;
(3)不超过500字。
【中公参考答案】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界朋友们:
你们好!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政府部门率先垂范,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干部思想觉悟,让“德政”“仁政”思想、服务意识根植于心;对传统文化给予政策扶持,科学引导。
大中院校树立尊师重教良好风气,因地制宜,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向“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大媒体普及推广,善于引导和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弘扬孝贤、感恩文化,以及“最美”人物故事,传递崇德向善正能量。
各地企业和谐发展,树立长远目标战略,加强经营道德体系建设;杜绝“利益至上”的恶性竞争,开展“诚信商户”等评选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义利并重的良性发展氛围。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美德,共襄善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文化宣传办公室
****年**月**日
五、“给定资料2”中习主席提到:“‘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参考例文】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遭遇边缘化危机,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著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4 20:24 , Processed in 0.07427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