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2|回复: 8

上海公务员考试财务管理专项辅导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复制链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发表于 2012-11-20 0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STRONG>第二章&nbsp;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STRONG></P>
<P align=center><BR><STRONG>学习目标</STRONG></P>
<P><BR>&nbsp;&nbsp;&nbsp; 了解定员定额的概念、制定及管理,熟悉单位预算的编制、审批及执行程序,掌握财政拨款及预算外收入的管理,熟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及具体项目的管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管理。<BR></P>
<P align=center><STRONG>本章重点</STRONG></P>
<P><BR>&nbsp;&nbsp;&nbsp; 本章内容是“行政事业财务管理”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在每年的试卷中所占分值也是最重的。应试者应仔细学习这部分大纲内容中规定的考点。<BR></P>
<P align=center><STRONG>第一节&nbsp;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STRONG></P>
<P><BR>&nbsp;&nbsp;&nbsp; 我国的预算由中央财政预算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组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由本级各部门预算组成,各部门预算由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各级财政预算及部门预算的基础。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中与预算有关的部分。<BR>&nbsp;&nbsp;&nbsp; 单位预算分为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两种,分别执行不同的预算制度。实行行政单位预算的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列为行政编制并接受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和未列入行政编制但完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单位;实行事业单位预算的包括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有事业单位,以及接受国家经常性资助的非国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BR>&nbsp;&nbsp;&nbsp; <STRONG>一、定员定额的概念、制定及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1:定员定额的概念<BR>&nbsp;&nbsp;&nbsp; 定员定额是指确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最主要的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定员定额管理是制定、控制、管理定员定额工作的总称。<BR>&nbsp;&nbsp;&nbsp; 1.定员<BR>&nbsp;&nbsp;&nbsp; 定员即定编,它是国家编制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规定的人员编制和定员比例所规定的人员指标额度。<BR>&nbsp;&nbsp;&nbsp; 2.定额<BR>&nbsp;&nbsp;&nbsp; 定额主要是指确定预算的经费开支定额,即经费预算定额,它是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财力、物力的消耗、补偿、配备、利用等方面所规定的经济指标额度。例如,学校每一教师平均每周多少课时;医院每张病床一年平均收入多少元;学校每一名学生需要房屋面积多少平方米等。<BR>&nbsp;&nbsp;&nbsp; 考点2:定员的制定及管理<BR>&nbsp;&nbsp;&nbsp; 1.政府组织的单位定员,即行政编制,是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本级行政编制控制数额内,根据单位的机构规模和工作任务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BR>&nbsp;&nbsp;&nbsp; 2.非政府组织的单位定员,即事业编制,是由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国家计划内,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点和业务工作量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BR>&nbsp;&nbsp;&nbsp; 定员制度是确定单位人员数额的规范,编制管理必须坚持按编制控制人员,实行编制包干,增人不增加经费,减人不减少费用。编制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加强人员变动中的编制管理工作,坚持“先出后入”,对超编人员不拨付预算资金,限期处理超编人员。编制管理的经济目的在于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工资支出在公共组织人员经费中占很大比重,是人员经费控制的重点。<BR>&nbsp;&nbsp;&nbsp; 考点3:定额的制定及管理<BR>&nbsp;&nbsp;&nbsp; 1.确定计算对象。在定额的实际制定中,常根据各单位业务工作性质的不同,预算支出定额的计算对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工作量易于计算、成果易于量化考核的单位,可根据工作量或成果计算各项预算支出定额。二是工作量不易计量、成果也不易量化考核的单位,则可采用以人员编制为定额的主要计算对象。<BR>&nbsp;&nbsp;&nbsp; 2.明确定额内容。制定定额,必须确定定额所包含的内容。如制定人员经费,就要明确人员经费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如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这是制定人员经费定额的基本要求。<BR>&nbsp;&nbsp;&nbsp; 3.收集基础性数据资料。收集制定定额的基础性数据资料,包括:上年实际支出数(包括预算拨款数和单位组织的收入两部分资金的支出数),单位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房屋建筑物面积,机动车的编制和实有数,主要办公设备数,业务工作指标和其他数据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保证与定额中的相关数据一致,使各项资料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BR>&nbsp;&nbsp;&nbsp; 4.细化量化支出内容。按照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尽可能地继续分解、细化,并尽可能地予以量化。一是可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制定出量化的开支标准;二是测算出每人每月所耗用办公用品的具体数量、人员平均加班次数、每人每天大致使用电话时间等具体的量化指标进行计算。<BR>&nbsp;&nbsp;&nbsp; 5.共性支出标准按人员制定综合定额。单位经费开支的具体项目纷繁复杂,要按简便易行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汇总和分析,将性质大体相同的开支项目合并,确定共性支出的范围和项目,并按此确定一个基准,即按照最基本的支出需要制定涵盖单位各项支出的一个综合定额。<BR>&nbsp;&nbsp;&nbsp; 6.不同支出按定额分类分档核定。我国的公共组织种类较多,要按照各公共组织的职责特点及人员构成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类核定。<BR>&nbsp;&nbsp;&nbsp; 7.开支标准的确定以国家规定为主,实际支出为辅。定额标准的确定既要能满足公共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需要,又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不能脱离实际制定不足的定额或超前定额。一是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开支标准,要严格按照标准核定。二是对国家有规定的开支标准,但与实际开支又相距较大的项目,要适当调整其标准,尽量满足工作需要。如差旅费和会议费等。三是对国家没有规定支出标准的项目,按实际开支的平均水平核定。如杂项费中的消防器材更新费、门前绿化费、垃圾清运费等。四是严格清理不合理的开支项目。</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P><BR>&nbsp;&nbsp;&nbsp; <STRONG>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4:行政单位收入的预算(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收入预算指预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用于各项支出的情况,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行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规定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收入,将应列入预算的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不得遗漏,但没有收入数额的项目可以空置。<BR>&nbsp;&nbsp;&nbsp; 1.财政预算拨款收入。财政预算拨款包括经常性经费拨款和专项经费拨款两部分。对财政经常性拨款,应当根据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的单位编制和财政部门核定的定额计算编制;对财政专项拨款,应当根据行政工作任务需要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BR>&nbsp;&nbsp;&nbsp; 2.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由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经财政部门核定实行结余上缴财政专户或按规定直接留用预算外资金数,反映本预算年度可由单位支配使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数。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罚没款和行政性收费,应及时足额上缴,不得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各项支出。按规定暂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等预算外资金,应按规定进行处理,除经批准由单位留用的外,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能作为单位收入直接列入收入预算,但可用预算外资金收入应作为单位收入列入收入预算。<BR>&nbsp;&nbsp;&nbsp; 3.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反映非独立核算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其他服务性收入等,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非独立核算单位的刊物发行收入、服务性收入等其他收入的数额及用途。其他收入中,有收费标准的项目,应当按照标准计算编列;没有收费标准的项目,则要根据上年执行情况,结合预算年度相关因素编列。其他收入应列入单位收入预算,用于本单位的支出。<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BR>&nbsp;&nbsp;&nbsp; 【2009年—41】(多项选择题)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BR>&nbsp;&nbsp;&nbsp; A. 基本支出B. 经常性支出不足<BR>&nbsp;&nbsp;&nbsp; C. 必要的专项支出D. 人员经费缺口<BR>&nbsp;&nbsp;&nbsp; E. 自筹基本建设支出<BR>&nbsp;&nbsp;&nbsp; 【答案】BC<BR>&nbsp;&nbsp;&nbsp; 考点5:行政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1)行政单位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收支增减因素,提出收支概算,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BR>&nbsp;&nbsp;&nbsp; (2)财政部门参照行政单位提出的收支概算,审核分配单位预算指标;<BR>&nbsp;&nbsp;&nbsp; (3)行政单位根据分配的单位预算指标正式编制年度预算,并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BR>&nbsp;&nbsp;&nbsp;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行政单位预算。<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非拨款收入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并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认。<BR>&nbsp;&nbsp;&nbsp; 【2012年—10】(单项选择题)行政单位的()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并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认。<BR>&nbsp;&nbsp;&nbsp; A. 财政预算拨款收入B. 预算外资金收入<BR>&nbsp;&nbsp;&nbsp; C. 非拨款收入D. 经营收入<BR>&nbsp;&nbsp;&nbsp; 【答案】C<BR>&nbsp;&nbsp;&nbsp; 【解析】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中第12条第2款的规定,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非拨款收入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并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复决算时审核确认。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BR>&nbsp;&nbsp;&nbsp; 【2008年—7】(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R>&nbsp;&nbsp;&nbsp; A.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BR>&nbsp;&nbsp;&nbsp; B.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BR>&nbsp;&nbsp;&nbsp; C. 非拨款收入部分发生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支出的,由行政单位自行调整即可<BR>&nbsp;&nbsp;&nbsp; D. 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原则上不予调整<BR>&nbsp;&nbsp;&nbsp; 【答案】C<BR>&nbsp;&nbsp;&nbsp; 考点6:行政单位支出管理<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包括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各项支出预算要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分别编制。各项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如下:<BR>&nbsp;&nbsp;&nbsp; (1)经常性支出。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后者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项目,编制时应按其用途列入相应的预算科目。其中,人员经费支出项目应按编制人数和规定标准计算编制;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应按支出定额计算,没有支出定额的,应按上年实际支出数,并考虑本年度增减变化因素编制。由于经常性支出是行政单位支出的主要部分,下面重点介绍行政单位经常性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BR>&nbsp;&nbsp;&nbsp; (2)专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者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大型设备购置费、大型修缮费、大型会议费和专项业务费,按照支出用途分别编制到有关项目,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可以参考有关部门的开支水平和定额标准编制。<BR>&nbsp;&nbsp;&nbsp; (3)自筹基本建设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是行政单位经批准用财政预算拨款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行政单位用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应先落实资金来源,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投资规模和单位融资能力计算编制。<BR>&nbsp;&nbsp;&nbsp; 考点7:行政单位结余管理<BR>&nbsp;&nbsp;&nbsp; 结余是指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结余不提取基金,全额结转下年使用;其中,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经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BR>&nbsp;&nbsp;&nbsp; 考点8:事业单位收入的预算(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两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各项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如下:<BR>&nbsp;&nbsp;&nbsp; 1.财政补助收入<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补助收入”预算时,应依据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的具体补助办法进行编制。实行“定额补助”办法的单位,应根据定员或基本数字,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定额标准进行计算编制;实行“定项补助”办法的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确定的补助项目,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财政补助收入只能用于安排事业支出。<BR>&nbsp;&nbsp;&nbsp; 2.非财政补助收入<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可根据收入分类要求编制各有关项目收入预算。事业单位各项收入除经营收入外,都可直接用于事业支出。<BR>&nbsp;&nbsp;&nbsp; (1)事业收入。编制“事业收入”预算,要根据事业收入项目,逐项编制。对有收费标准的收入项目,应根据有关业务量按标准计算,如学校的学费收入,应根据在校学生人数,结合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医院的病床位收入,应根据预算年度病床位计划使用日数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没有明确收费标准的项目,则要根据上年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本年度相关因素编制。<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要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一般要按规定先缴入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纳入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的是经财政部门批准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数,如同级财政部门没有特殊规定,一般可以按照预计可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数编制。<BR>&nbsp;&nbsp;&nbsp; (2)经营收入。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可以根据上年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本年度经营活动直接编入单位收入预算。为了正确反映经营收支结果,经营收支预算应按照配比的原则进行编制。<BR>&nbsp;&nbsp;&nbsp; (3)上级补助收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补助标准和要求进行编制。<BR>&nbsp;&nbsp;&nbsp;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照规定的附属单位上缴比例或定额编制预算。<BR>&nbsp;&nbsp;&nbsp; (5)其他收入。主要参照上年度实际水平并结合预算年度具体情况编制预算。<BR>&nbsp;&nbsp;&nbsp; 3.基本建设拨款收入<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需用非财政补助收入和可用预算外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项目的,应按程序立项审批,并在保证事业正常支出需要、保持正常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BR>&nbsp;&nbsp;&nbsp; 【2012年—2】(单项选择题)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BR>&nbsp;&nbsp;&nbsp; A. 依具体情况变动B. 一般不予调整<BR>&nbsp;&nbsp;&nbsp; C. 禁止调整D. 依法经营管理<BR>&nbsp;&nbsp;&nbsp; 【答案】B<BR>&nbsp;&nbsp;&nbsp; 【解析】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第10条第1款的规定,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因此,B项正确。(注: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年2月7日进行了修改。考生应以新法条为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P><BR>&nbsp;&nbsp;&nbsp; 考点9: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的管理<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组成。事业单位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根据支出划分的有关要求,分清不同性质的支出项目,要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正确编制各项支出预算。属于人员支出的,应按有关标准和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制;属于公用支出的,有支出定额的,要按照定额计算编制;没有支出定额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测算编制。<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按照具体支出项目可以划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部分。人员支出,是指单位按照规定支付给职工个人方面的工资、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补助部分的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等。公用支出,是指单位用于公务活动和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等。<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各项目的编制可参照行政单位经常性支出项目的计算方法。<BR>&nbsp;&nbsp;&nbsp;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按照规定的补助和上缴标准计算编制。<BR>&nbsp;&nbsp;&nbsp; “基本建设”支出,其中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应按存入基建专户列支,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自筹基本建设项目的报批程序与国家计划内批准的基本建设支出一致,都要经国家计划部门批准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后才能实施。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反映结转到基本建设支出的数额,属于结转性支出。<BR>&nbsp;&nbsp;&nbsp; 考点10:事业单位的结余及其分配(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R>&nbsp;&nbsp;&nbsp; 【2009年—24】 (单项选择题)事业单位当年未分配的结余,应全数转入()。<BR>&nbsp;&nbsp;&nbsp; A.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B.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BR>&nbsp;&nbsp;&nbsp; C. 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D. 专用基金——医疗基金<BR>&nbsp;&nbsp;&nbsp; 【答案】B<BR>&nbsp;&nbsp;&nbsp; <STRONG>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审批及执行<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1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审批程序(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一个具有严格规范性程序的运作体系。从编制到审批,采取“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即单位自下而上编报年度预算建议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自上而下下达预算控制数;单位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自下而上编报正式年度预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核定并批复单位年度预算。<BR>&nbsp;&nbsp;&nbsp; 1.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BR>&nbsp;&nbsp;&nbsp; 公共组织在充分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要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表式和要求,编制单位预算年度收支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前,要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数,其中包括申请财政补助(拨款)建议数。单位预算建议数编制后,要认真写出详细的文字说明,其内容包括预算建议数中主要收支数字的基本情况及其计算依据,比上年增减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原因,各种专项资金安排项目的详细说明等。<BR>&nbsp;&nbsp;&nbsp; 各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编制好的预算报表连同文字说明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同财政部门有直接经费缴拨关系的单位直接向财政部门报送预算报表。<BR>&nbsp;&nbsp;&nbsp;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BR>&nbsp;&nbsp;&nbsp; 财政部门在接到各主管部门报送的公共组织预算建议数后,要按照正常经费保证工作需要,专项经费兼顾必要和财力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审核。并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经平衡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作为单位编制年度正式预算的依据。<BR>&nbsp;&nbsp;&nbsp;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BR>&nbsp;&nbsp;&nbsp; 各公共组织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本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情况,特别是财政补助(拨款)数变动情况,本着“量入为出、不留缺口”的原则,分别轻重缓急,对相关收支项目进行调整,编制正式的单位预算,并按照规定时间将正式预算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批。<BR>&nbsp;&nbsp;&nbsp;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BR>&nbsp;&nbsp;&nbsp; 财政部门收到主管部门(或同财政部门有直接经费缴拨关系的公共组织)报送的单位预算并进行正式核定后,对符合预算编制要求的,在规定期限内批复下达。单位预算一经批准以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不得任意调整。<BR>&nbsp;&nbsp;&nbsp; 考点1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程序<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经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批后,即成为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的执行则贯穿于整个预算年度的始终。预算的执行是一项经常性的、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公共组织应加强预算执行的管理工作。<BR>&nbsp;&nbsp;&nbsp; 1.层层分解预算指标,落实管理责任<BR>&nbsp;&nbsp;&nbsp; 各单位要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预算,紧紧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同时要提出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责任。<BR>&nbsp;&nbsp;&nbsp; 2.依法组织收入,保证收入任务的完成<BR>&nbsp;&nbsp;&nbsp; 单位预算中由单位自身组织的那部分收入是尚未实现的收入,各单位要根据核定的收入预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把应该收的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地收上来。同时,各单位要加强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坐支。按规定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收入要及时足额上缴;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也要及时足额地缴入财政专户。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单位应缴未缴财政预算和财政专户的资金要督促催缴。<BR>&nbsp;&nbsp;&nbsp; 3.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认真遵循年度支出预算,不得突破。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预算,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预算不能保证需要时,应及时调整工作计划。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及时、合理地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也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财政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有指定用途的,应当按照指定用途使用。<BR>&nbsp;&nbsp;&nbsp; 4.建立各项经费管理制度,实行经费开支的审核<BR>&nbsp;&nbsp;&nbsp;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经费开支进行审核计算,是一项经常性的、大量的、重要的工作任务。其审核的内容主要有: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如是否真实,有无伪造、涂改;原始凭证的名称与发生的经济事项内容是否一致,原始凭证上记载的日期是否与发生的经济事项日期相吻合;原始凭证上记载的品名或事项的数量、单价、金额是否符合等。<BR>&nbsp;&nbsp;&nbsp; 5.及时分析收支情况,保证年度预算的顺利完成<BR>&nbsp;&nbsp;&nbsp; 分析收支情况,掌握预算执行进度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快慢的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利于经费按正常进度支付。因此,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分析、考核制度。<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二节&nbsp;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管理</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入<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13: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有以下含义:<BR>&nbsp;&nbsp;&nbsp;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而取得的。其开展业务工作的费用耗费,需要从财政部门获得财政拨款收入,从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获得补助收入予以补偿。<BR>&nbsp;&nbsp;&nbsp;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依法取得的。行政事业单位获得财政预算拨款,必须按照财政预算规定的科目、内容和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和领拨。获得预算外资金收入,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所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是上缴财政专户还是留给本单位使用,也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BR>&nbsp;&nbsp;&nbsp; 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取得的。如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赠收入等各类收入。<BR>&nbsp;&nbsp;&nbsp; 第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是非偿还性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均是不需要偿还的。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需要偿还的资金,包括借入款、应付款项和应缴预算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等应缴款项,需要偿还债权人和上缴财政,应当属于负债范畴,不能作为本单位的收入。<BR>&nbsp;&nbsp;&nbsp; 第五,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具有支配的自主性。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可自行决定收入的使用(专用款项除外),可以按照规定用于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其他活动。<BR>&nbsp;&nbsp;&nbsp; 【2008年—3】 (单项选择题)行政单位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下列可确认为行政单位收入的是()。<BR>&nbsp;&nbsp;&nbsp; A. 财政预算拨款收入B. 罚没收入<BR>&nbsp;&nbsp;&nbsp; C. 行政性收费收入和基金D. 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BR>&nbsp;&nbsp;&nbsp; 【答案】A<BR>&nbsp;&nbsp;&nbsp; 考点14: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分类<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某些非政府组织那样进行一定的营利或创收活动,因而它履行公务所需的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供给。<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含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所取得的上述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BR>&nbsp;&nbsp;&nbsp; 【2009年—51】 (多项选择题)下列款项中,可以作为事业单位的收入入账的有()。<BR>&nbsp;&nbsp;&nbsp; A. 捐赠款B. 投资分红<BR>&nbsp;&nbsp;&nbsp; C. 罚没款项D. 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BR>&nbsp;&nbsp;&nbsp; E. 某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的资金<BR>&nbsp;&nbsp;&nbsp; 【答案】ABCD<BR>&nbsp;&nbsp;&nbsp; <STRONG>二、财政拨款的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财政预算拨款收入和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是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行政和事业经费,都属于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赖以运转的主要资金来源。<BR>&nbsp;&nbsp;&nbsp; 考点15: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核拨给各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包括经常性经费和专项资金。经常性经费是指用于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资金。专项资金是指用于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的资金。财政预算安排用于行政单位的拨款有:<BR>&nbsp;&nbsp;&nbsp; (1)行政管理费;<BR>&nbsp;&nbsp;&nbsp; (2)公检法司支出;<BR>&nbsp;&nbsp;&nbsp; (3)外交外事支出。<BR>&nbsp;&nbsp;&nbsp; 考点16: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BR>&nbsp;&nbsp;&nbsp; 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或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必须明确的是,在财政补助收入中不包括财政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BR>&nbsp;&nbsp;&nbsp; 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根据“公共财政”的原则和单位的创收能力,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提供的是纯公共产品,无法由市场供需调节,不能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由政府财政全额拨付经费,如图书馆、博物馆、考古队、地震办、党史办、地志办、统计调查队、一些社会团体等;第二类,虽属社会公益事业,并具有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双重性质,提供的产品具有混合公共产品的性质,在开展业务时可向个人收取一定的补偿费用,但其收费收入不能抵顶其正常事业支出的,由财政实行定额补贴的半公益型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如:教育、体育、文艺团体、电台、无线电视、科研单位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第三类,属社会公益型与经营型相融合为一体的事业单位,其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完全可抵顶单位正常支出的,财政停止其正常拨款,并以自收自支单位形式进行管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P><BR>&nbsp;&nbsp;&nbsp; 考点17:领拨财政拨款的原则<BR>&nbsp;&nbsp;&nbsp; 领拨财政拨款是执行单位预算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在领拨财政拨款时要遵循以下原则:<BR>&nbsp;&nbsp;&nbsp; 1.按照预算管理级次领拨<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领拨财政经费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管理级次逐级领拨。各主管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二级会计单位向其主管会计单位领报经费;主管会计单位和二级会计单位分别向其所属会计单位拨付经费;基层会计单位向其主管会计单位或二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各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不能向没有经费预算关系的单位拨付经费,同级各主管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也不能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如果确有必要,应通过同级财政部门办理预算划转手续,分清资金渠道,加强经费的领拨管理。<BR>&nbsp;&nbsp;&nbsp; 2.按照任务进度领拨<BR>&nbsp;&nbsp;&nbsp; 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对所属单位上报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后,根据用款计划“核定数”栏内填列同意拨款的金额进行拨款的同时,还需结合各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计划和行政任务执行进度,以及资金、材料物资的结存情况,按月确定实拨数办理划拨资金的手续。既要保证计划内所需资金的及时供应,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任务的需要,又要防止分散和积压资金,不能办理无预算、超计划的拨款,应做到资金的节约使用,灵活调度,注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BR>&nbsp;&nbsp;&nbsp; 3.按照用款计划领拨<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支出预算是该单位在一年内总的开支标准,为保证单位预算的正常执行,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各用款单位在季度开始前,应当根据核定的年度预算和事业计划,编制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作为分月领拨经费的依据。<BR>&nbsp;&nbsp;&nbsp; 4.按照支出用途领拨<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后,各单位可在单位预算收入总额内统筹安排支出,全部资金可在计划支出项目间调剂使用。经费中用于专项业务的资金必须与经常性支出严格区分,严格按用途领拨,单独核算,不得互相留用。<BR>&nbsp;&nbsp;&nbsp; 考点18:财政拨款的方式<BR>&nbsp;&nbsp;&nbsp; 根据《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和公共组织的经费拨款,一律采用划拨资金方式,又称实拨资金方式。<BR>&nbsp;&nbsp;&nbsp; 划拨资金是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申请,并核定用款单位的年度预算后,通过国库直接把国库款拨到用款单位“经费存款”账户的一种预算拨款方式。<BR>&nbsp;&nbsp;&nbsp; 划拨资金的一般程序如下:第一,由一级预算单位根据核定的年度预算,在每季季末,按照国家规定,填写下一季度的“预算拨款申请书”“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送交财政部门;第二,财政部门内的主管业务部门审查复核后,开出拨款凭证,通过金库办理库款支拨手续,将预算资金直接转入各主管单位开户行的“经费存款”账户;第三,由各主管部门将预算资金转拨到所属单位的“经费存款”账户。<BR>&nbsp;&nbsp;&nbsp; 考点19:拨入经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1.年初认真编制经费预算<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任务,认真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并报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批复。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就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拨入经费的重要依据,全年拨入经费的总额也由该预算确定。<BR>&nbsp;&nbsp;&nbsp; 2.编制季度分月用款计划<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的要求,在每季度前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将年度经费预算在时间上具体化,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后,行政事业单位按经费领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BR>&nbsp;&nbsp;&nbsp; 3.按规定用途使用拨入经费,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改变经费用途<BR>&nbsp;&nbsp;&nbsp; 要严格划清业务工作和经营活动的界限,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行政经费拨款,是用于支持单位开展业务工作的,只能用于公共事业发展和国家政权建设,不能用于开展经营活动;要划清事业行政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的界限,事业行政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属于不同性质的支出,国家对事业行政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规定了明确的划分界限,不能相互挤占、挪用,因此,财政部门对公共组织的事业行政经费拨款,只能用于单位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消耗性支出,不能用于基本建设。<BR>&nbsp;&nbsp;&nbsp; 4.定期核实拨款数<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核实当月的拨入经费数,核对实际拨款数与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是否相等。如果不符,则应主动与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弄清原因,避免漏拨或错拨。<BR>&nbsp;&nbsp;&nbsp; 5.年终检查全年拨款数<BR>&nbsp;&nbsp;&nbsp; 年终决算前,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与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对全年累计的实拨数是否同核定的年度经费预算总数相一致。有差错的,应及时改正。</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三、预算外收入的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20:预算外资金的概念<BR>&nbsp;&nbsp;&nbsp;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履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BR>&nbsp;&nbsp;&nbsp; 考点21: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分类<BR>&nbsp;&nbsp;&nbsp; 1.行政性收费<BR>&nbsp;&nbsp;&nbsp; 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明确规定了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司法部门等进行各种管理、提供各项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此外的一切管理公务和业务活动都不得收费。行政性收费形成的支出主要用于抵补行政事业经费、改善服务或管理工作条件。<BR>&nbsp;&nbsp;&nbsp; 2.事业服务性收费<BR>&nbsp;&nbsp;&nbsp; 这是按国家既定收费标准,向服务对象收取的服务费、工本费、管理费等,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其支出主要抵补事业费不足和改善服务条件等。<BR>&nbsp;&nbsp;&nbsp; 3.基金性收入<BR>&nbsp;&nbsp;&nbsp; 这主要是高等院校、中专、技校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科研、教学服务收取的培训费,获得的奖励、酬金、稿酬、科研收入、校办工厂收入等。其支出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和学校职工奖励、集体福利等。<BR>&nbsp;&nbsp;&nbsp; 4.专项基金<BR>&nbsp;&nbsp;&nbsp; 这是指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收取的车辆购置航道养护费、育材费、育苇费、教育事业附加费以及各种社会集资等专项基金。其中支出原则是专款专用、不许挪用,保障各专项事业的发展。<BR>&nbsp;&nbsp;&nbsp; 考点22:预算外资金的审批<BR>&nbsp;&nbsp;&nbsp; 我国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批,实行中央、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制度,并颁布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条约加以规范收费行为。一般性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中央、省两级财政部门和计划(物价)部门审批。重要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无权审批。<BR>&nbsp;&nbsp;&nbsp; 征收政府性基金,统一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无权审批。<BR>&nbsp;&nbsp;&nbsp; 考点23:预算外资金的取得<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随意调整征收范围和收费标准。凡不符合规定的收费(基金)项目、征收范围和收费标准,都属于乱收费行为,必须坚决制止。<BR>&nbsp;&nbsp;&nbsp; 各单位在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时,必须使用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规定。<BR>&nbsp;&nbsp;&nbsp; 考点24:预算外资金的上缴(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行政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各单位无权直接支配使用,因此,对所有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纳入财政管理,必须实行全额上缴预算,与财政拨款统一核算与管理,并由财政部门实施监督,以防预算外资金成为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国家为了对预算外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实行了财政专户储存的管理办法。由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统一的预算外资金专门账户,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统一核算和集中管理。经财政部门批准,并凭人民银行颁发的《开户许可证》,行政事业单位可在指定银行开设一个预算外资金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本单位应上缴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只能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上解款项,行政事业单位不得直接支用,并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及时上缴,不得拖欠、截留或坐收坐支。逾期未缴的,由银行从单位的收入账户中直接划入财政专户。<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全额上缴,即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全部数额上缴财政专户;二是按比例上缴,即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按规定的比例,一部分上缴财政专户,另一部分直接留用;三是结余上缴,即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可先由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安排预算外支出,只将预算外收支结余的部分上缴到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一般情况下,全额上缴是主要形式。<BR>&nbsp;&nbsp;&nbsp; 考点25:预算外资金的拨付(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后,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BR>&nbsp;&nbsp;&nbsp; 预算外资金支出分为经费类支出和专项类支出。经费类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自身的经费支出。专项类支出,是指具有专门用途的收费、基金等预算外资金用于公共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分别填写《预算外资金(经费)用款申请书》和《预算外资金(专项)用款申请书》,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上缴情况,及时核拨资金,保证其正常用款。<BR>&nbsp;&nbsp;&nbsp; 考点26: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含义<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预算外资金的构成主体之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加强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而收取的费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做到“取之有据、收之有度、用之有序、收支合理”。<BR>&nbsp;&nbsp;&nbsp; 考点27: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原则(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1.非营利性原则<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不以营利为目的,要求收费标准合理,强调执行标准的严肃性,收费标准可因地制宜,以适应各地区、各部门成本的差异。<BR>&nbsp;&nbsp;&nbsp; 2.依法收费原则<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依法进行,收费标准、项目、范围、收费主体、收费方式、使用方式等都必须通过法制形式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BR>&nbsp;&nbsp;&nbsp; 3.专款专用原则<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预算外资金一般都规定专项用途,管理上必须按用途实行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改变,更不能挪作他用。<BR>&nbsp;&nbsp;&nbsp; 考点28: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重要考点)<BR>&nbsp;&nbsp;&nbsp; 1.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审批制度<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制度。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各部门一律无权批准设立收费项目,也不得调整收费标准。<BR>&nbsp;&nbsp;&nbsp; 2.明确收费权限<BR>&nbsp;&nbsp;&nbsp; 我国国务院、省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计划(物价)部门是不同层次的收费的审批主体并具有相应职权。<BR>&nbsp;&nbsp;&nbsp; 3.严格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实行公开化<BR>&nbsp;&nbsp;&nbsp; 确定收费项目应做到:一是收费项目法令化。收费项目采取法令的形式加以确定,保障依法收费。二是收费项目公开化。<BR>&nbsp;&nbsp;&nbsp; 4.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收费时,必须持有同级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实行亮证收费。<BR>&nbsp;&nbsp;&nbsp; 5.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应按国家规定,实行全额收支两条线管理。<BR>&nbsp;&nbsp;&nbsp; 6.实行票据使用单一化<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在收费时,必须按隶属关系使用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要以省为单位,使用统一的票据进行收费,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拒付,并予以法律保护。<BR>&nbsp;&nbsp;&nbsp; 【2012年—3】 (单项选择题)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收缴时,要以()为单位,使用统一的票据进行收费,否则,被收缴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并受法律保护。<BR>&nbsp;&nbsp;&nbsp; A. 县B. 区<BR>&nbsp;&nbsp;&nbsp; C. 市D. 省<BR>&nbsp;&nbsp;&nbsp; 【答案】D<BR>&nbsp;&nbsp;&nbsp; 【解析】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以中央和省级为单位。<BR>&nbsp;&nbsp;&nbsp; 考点29: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BR>&nbsp;&nbsp;&nbsp; (1)具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内容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接受物价检查部门的监督、检查。业务主管部门违反收费管理规定的,同级物价部门有权纠正。<BR>&nbsp;&nbsp;&nbsp; (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乱收费:<BR>&nbsp;&nbsp;&nbsp; ①各级地方政府或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与法律、法规不符的;<BR>&nbsp;&nbsp;&nbsp; ②超越管理权限制定收费的;<BR>&nbsp;&nbsp;&nbsp; ③擅自设立收费项目的;<BR>&nbsp;&nbsp;&nbsp; ④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BR>&nbsp;&nbsp;&nbsp; ⑤擅自变更收费范围、标准的;<BR>&nbsp;&nbsp;&nbsp; ⑥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机关已经明令取消或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的;<BR>&nbsp;&nbsp;&nbsp; ⑦违反《收费许可证》规定而收费的;<BR>&nbsp;&nbsp;&nbsp; ⑧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收费的;<BR>&nbsp;&nbsp;&nbsp; ⑨其他乱收费行为。<BR>&nbsp;&nbsp;&nbsp; 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物价部门检举揭发,由物价检查部门查处。其非法所得,应退还交费者;不能退还交费者的,由物价检查部门收缴财政。经教育、处罚仍不改正的,物价部门有权吊销其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员证。<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三节&nbsp;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确认与分类<BR></STRONG>&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BR>&nbsp;&nbsp;&nbsp; 考点30:支出的确认<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确认必须符合两个条件:<BR>&nbsp;&nbsp;&nbsp; 1.支出发生的同时,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BR>&nbsp;&nbsp;&nbsp; 确认支出发生的同时必须要减少相应数额的资产或增加相应数额的负债,即一方面支出增加,另一方面资产由于发生耗费或损失而减少或负债增加,否则不能确认为支出。例如,归还借款,资产(银行存款)减少的同时,负债也相应减少,这样的资产减少不能作为支出。<BR>&nbsp;&nbsp;&nbsp; 2.能够准确计量<BR>&nbsp;&nbsp;&nbsp; 支出必须是能够准确计量的,其数额就是所减少、耗费和损失资产的价值或增加负债的金额。<BR>&nbsp;&nbsp;&nbsp; 考点31:支出的分类<BR>&nbsp;&nbsp;&nbsp; 1.按支出用途分类<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可以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人员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政府组织人员支出不含助学金支出)等项支出。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项支出。<BR>&nbsp;&nbsp;&nbsp; 2.按支出性质分类<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单位的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BR>&nbsp;&nbsp;&nbsp; <STRONG>二、支出管理的原则与要求<BR></STRONG>&nbsp;&nbsp;&nbsp; 考点32:支出管理的原则<BR>&nbsp;&nbsp;&nbsp; 1.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范围<BR>&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规定了相应的使用范围,必须严格执行。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经费支出范围办理,严格审批手续,不得以领代报、以拨列支。无明文规定的开支项目,要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BR>&nbsp;&nbsp;&nbsp; 2.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合理安排支出比例<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各种各样,有维持性的,也有发展性的,有行政性的,也有业务性的。对于各种经常性支出项目,要根据历年开支的规律性合理安排其支出数额,对于各种重点项目、急需项目,则要在照顾一般的条件下优先安排,保证重点。<BR>&nbsp;&nbsp;&nbsp; 3.分清各种支出的界限,按资金渠道办理支出<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规定了相应的使用范围,必须严格遵守。把基建支出、专项资金支出和基本业务严格划分清楚,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挤占。<BR>&nbsp;&nbsp;&nbsp; 4.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各种费用支出<BR>&nbsp;&nbsp;&nbsp; 社会集团购买力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市场上购买公共消费性商品的资金数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的任意扩大,意味着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因此,国家对各单位下达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指标,不得突破。对购买专控商品没有准购证的,要拒绝支付和报销。<BR>&nbsp;&nbsp;&nbsp; 考点33:支出管理的要求<BR>&nbsp;&nbsp;&nbsp; 1.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BR>&nbsp;&nbsp;&nbsp; 在支出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以国家规定的财务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办理各项支出,不得任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擅自提高开支标准。尤其是用于职工待遇方面的支出,不得超出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支出预算是公共组织各项支出的基本依据。凡属于年度预算内的支出,都要坚持按照事业计划,工作任务进度和对资金的需要程度安排各项支出,及时供应资金,保证事业计划和行政工作任务的完成。<BR>&nbsp;&nbsp;&nbsp; 2.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BR>&nbsp;&nbsp;&nbsp; 有章可依,照章办事,是公共组织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三是相关的管理制度。<BR>&nbsp;&nbsp;&nbsp; 3.各项支出要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应将来自不同资金来源渠道形成的支出,全部反映在单位预算中,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做到用之合理,减少支出的盲目性和损失、浪费,提高单位各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BR>&nbsp;&nbsp;&nbsp; 4.加强经费开支的计划性,优化支出结构<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做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年初安排全年开支预算时,应遵循“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全年各部门各项目的经费支出。首先要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是保证正常的办公经费;然后再分别轻重缓急来安排其他支出,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BR>&nbsp;&nbsp;&nbsp; 5.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强化经费开支的日常管理<BR>&nbsp;&nbsp;&nbsp; 一是按照有关财务规定,严格审批制度。每一次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才准予实施;二是完备财务报销手续。每一笔开支必须具有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并附有关批件,经办人签字,否则不予报销;三是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主要是各种材料、低质易耗品的日常细化管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发生。<BR>&nbsp;&nbsp;&nbsp; 6.加强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与检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职能<BR>&nbsp;&nbsp;&nbsp; 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单凭预算金额超支或节约的绝对额来衡量评价其业绩,而应该结合业务工作量指标和岗位责任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三、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具体项目的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总的支出管理方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但是,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具体项目上的管理要求是基本一致的。<BR>&nbsp;&nbsp;&nbsp; 考点34:人员经费管理<BR>&nbsp;&nbsp;&nbsp; 人员经费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费用开支。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支出。<BR>&nbsp;&nbsp;&nbsp; 1.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的管理<BR>&nbsp;&nbsp;&nbsp; 我国行政单位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实行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津贴)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职工的工资性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BR>&nbsp;&nbsp;&nbsp; (1)基本工资。这是支付给工作人员报酬的主要形式,是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劳动报酬,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包括行政单位人员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与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BR>&nbsp;&nbsp;&nbsp; (2)补助工资。它是对工作人员因工作性质、工作地区的特殊性或民族习惯的不同等原因而支付的补助,以及由于价格因素、超额劳动等原因支付的补贴、奖金以及临时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岗位津贴、价格补贴、地区性补贴、冬季取暖补贴、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等。<BR>&nbsp;&nbsp;&nbsp; (3)其他工资,指在基本工资、补助工资之外,发给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专业津贴、补贴、奖金等。<BR>&nbsp;&nbsp;&nbsp;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和其他工资在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是做好公共组织支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BR>&nbsp;&nbsp;&nbsp; ①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员编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是工资性支出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影响工资性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加强工资性支出的管理,关键是控制人员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人员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单位增员,未经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增加编制,更不得超过编制配备人员。在预算管理方面,可采取超编不拨经费,空编不减经费,结余全部留归单位使用的办法。<BR>&nbsp;&nbsp;&nbsp; ②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凡属于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的报酬,均应纳入工资基金管理,并按照规定编制单位工资基金计划。工资基金计划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各有关开户银行按照核定的工资基金总额监督支付。工资基金的管理要点如下:第一,只允许在一家银行建立工资基金专户;第二,必须在核定的工资基金计划内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开支工资;第三,新增职工、调入职工以及职工转正、定级、升级都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增加的工资基金额度或工资转移证明,向开户银行办理工资基金追加手续;第四,职工调出和死亡时,要及时向开户银行办理调低工资基金手续;第五,各单位发放工资,要严格按照工资的支付手续,在规定的日期发放,要凭工资基金手册和工资基金专用支票,到开户银行支取现金。<BR>&nbsp;&nbsp;&nbsp; ③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资、津贴、补贴等个人待遇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发放范围和开支标准进行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BR>&nbsp;&nbsp;&nbsp; 2.职工福利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职工福利费指用于职工福利待遇,解决职工及其家属生、老、病、死等困难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拨交的工会经费,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公费医疗费,未参加公费医疗的单位职工的医疗费,职工死亡丧葬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BR>&nbsp;&nbsp;&nbsp; 3.助学金的管理<BR>&nbsp;&nbsp;&nbsp; 助学金指国家为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生活困难,按照国家规定发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支出以及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包括: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研究生生活补助费、学生贷款、出国留学人员生活费、按照协议由我国负担或享受我国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BR>&nbsp;&nbsp;&nbsp; 4.社会保障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社会保障费,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职工医疗、养老、待业、住房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离退休金、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其中:<BR>&nbsp;&nbsp;&nbsp; (1)职工医疗费,指参加医疗保险的行政事业单位交纳的职工医疗保险费。<BR>&nbsp;&nbsp;&nbsp; (2)职工养老、待业费,指发给离(退)休职工的养老生活费,发给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的生活补助费,实行职工养老、待业保险的行政事业单位交纳的职工养老、待业保险费。<BR>&nbsp;&nbsp;&nbsp; (3)住房公积金,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存入个人公积金账户,用于购、建、大修住房的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个人存蓄、单位资助、统一管理、专项使用”的原则交纳住房公积金,该单位的住房公积金一般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5%缴纳;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BR>&nbsp;&nbsp;&nbsp; 考点35:公用经费管理<BR>&nbsp;&nbsp;&nbsp; 公用经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公共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用于单位公共事务方面的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和其他费用。<BR>&nbsp;&nbsp;&nbsp; 1.公务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公务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日常管理等公务方面的费用支出。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会议费、公用取暖费、工作人员差旅费、调干旅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驻外机构人员出国回国旅费、器具设备车船保养修理费、机动车船燃料费、保险费和养路费、牧区办公用马、用车费、场地车船租赁费等。<BR>&nbsp;&nbsp;&nbsp;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公务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开支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在办理公务费支出时,要检查费用开支是否符合事业计划,是否符合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不得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检查经费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不得办理超标准开支;要检查金额较大的经费支出是否按审批权限办理了审批手续,对超越审批权限的开支,要坚决拒绝付款;要检查每笔经费支出是否具备合法的原始凭证和经办、验收、保管、领用、主管人员等的签名。对公务费中的一些支出较大的项目,实行重点管理。<BR>&nbsp;&nbsp;&nbsp; (1)加强会议费的管理。会议费的管理要点:①严格履行会议审批制度。必须召开的大型会议,要按照会议的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或主管财务部门编报预算。②尽量压缩会议规模和会议时间。③实行会议费分类管理制度。对于一般性会议费可以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包干使用”的办法;对于大型和专项会议费,可以实行“计划管理、总额包干、集中审批”的办法,严格控制会议经费。④严格执行有关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会议期间的一切费用,都要按照规定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支出。凡不属会议的费用,会议一律不予报销。会议结束后,要按照会议的实际支出向财政部门编报决算。<BR>&nbsp;&nbsp;&nbsp; (2)加强电话费的管理。对办公用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费用支出,应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费用限额报销的管理办法。<BR>&nbsp;&nbsp;&nbsp; (3)加强汽车燃料、修理费的管理。控制汽车燃料费和修理费,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车辆编制及标准定编配备车辆。对编制内的车辆要合理制定燃修费定额,完善单车燃修费核算办法;对超编车辆一律不核拨燃修费。<BR>&nbsp;&nbsp;&nbsp; (4)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中央级公共组织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一律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解决。<BR>&nbsp;&nbsp;&nbsp; (5)加强对水、电、煤、油等主要的一次性消耗物资的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杜绝浪费和散失。<BR>&nbsp;&nbsp;&nbsp; 2.设备购置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设备购置费指行政事业单位用于购置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设备的费用支出。包括:办公用一般设备购置费、车辆购置费、车辆购置附加费;教学、科研、医疗单位的专业设备购置费;专业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图书购置费,以及一般公共组织的图书购置费,档案设备购置费等。<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的设备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业务工作的物质条件,设备购置费的管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BR>&nbsp;&nbsp;&nbsp; (1)划清基本建设投资与事业行政经费开支的界限。<BR>&nbsp;&nbsp;&nbsp; (2)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BR>&nbsp;&nbsp;&nbsp; (3)执行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规定。属于国家专项控制的商品,必须报经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构批准,严禁违反规定套购。<BR>&nbsp;&nbsp;&nbsp; (4)在有条件的地区,设备的购置一律实行政府采购。<BR>&nbsp;&nbsp;&nbsp; 3.修缮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修缮费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修缮费用。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于恢复固定资产使用价值所支付的费用开支。<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对修缮费的管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BR>&nbsp;&nbsp;&nbsp; (1)要严格划分一般修缮、大型修缮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界限和审批权限。凡属于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计划部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解决;一般修缮费大都从单位支出中直接安排,而大型修缮费一般由财政专项拨款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划清界限,分别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列支和管理,不得相互挤占、挪用。<BR>&nbsp;&nbsp;&nbsp; (2)要节约使用修缮费。在修缮费使用上,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公开招标等竞争方式,既能保证修缮工程的质量,又能节约修缮费开支。<BR>&nbsp;&nbsp;&nbsp; (3)要认真审核和完善支出手续。修缮费用支出要认真审核,要做到结算与实际相符、计算单价与国家定额标准或双方协议相符,运算准确。结算书要有经手、验收、审核和主管负责人签名盖章以示负责。凡手续不全、未经审核的结算一律拒绝付款。<BR>&nbsp;&nbsp;&nbsp; 4.业务费的管理<BR>&nbsp;&nbsp;&nbsp; 业务费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专业所需的消耗费用开支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支出。包括:为进行防治、防疫用的消耗性的医药卫生材料费,为进行科学实验购置的工器具等低值易耗品,化学试剂和各种材料,科学考察研究费用,各级各类学校开支的教学实验费、生产实习费、资料讲义费、招生经费、毕业生调遣费、教材编审费、业务资料印刷费等,外事部门及其他公共组织的临时出国人员制装费、差旅费、国外生活补贴和外宾差旅费、招待费等。<BR>&nbsp;&nbsp;&nbsp; 业务费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应重点予以保证。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各项业务费定额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同时,要加强对业务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BR>&nbsp;&nbsp;&nbsp; 5.其他费用的管理<BR>&nbsp;&nbsp;&nbsp; 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包括:外籍专家经费、出国实习人员生活费、来我国实习人员生活费、职工教育经费、各种医疗减免经费,抚恤费、救济费和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安置费,民政部门休养、收养人员的生活费、服装费,民政部门收容人员给养费以及其他必要开支。<BR>&nbsp;&nbsp;&nbsp; 行政事业单位在办理其他费用支出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不得办理支出。<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0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一章一练</STRONG></P>
<P><BR>&nbsp;&nbsp;&nbsp; 单项选择题<BR>&nbsp;&nbsp;&nbsp; 1.()是指市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BR>&nbsp;&nbsp;&nbsp; A. 定员B. 定额<BR>&nbsp;&nbsp;&nbsp; C. 定量D. 定性<BR>&nbsp;&nbsp;&nbsp; 2.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直接关系到资金的集中与分散、管理权限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 <BR>&nbsp;&nbsp;&nbsp; A. 税收管理体制B.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BR>&nbsp;&nbsp;&nbsp; C.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D. 预算管理体制 <BR>&nbsp;&nbsp;&nbsp; 3.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业单位发生的下列交易或事项中,不会引起事业基金增减变化的有()。<BR>&nbsp;&nbsp;&nbsp; A. 转入拨入专款结余B. 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BR>&nbsp;&nbsp;&nbsp; C. 支付固定资产维修费用D. 收回对外投资收到固定资产<BR>&nbsp;&nbsp;&nbsp; 4.以下收入中,不应计入事业单位“其他收入”的有()。<BR>&nbsp;&nbsp;&nbsp; A.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B. 接受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 <BR>&nbsp;&nbsp;&nbsp; C. 对外投资收益D. 销售产品收入<BR>&nbsp;&nbsp;&nbsp; 5.某事业单位当年取得事业收入55 000元,取得债券利息收入10 000元,发生事业支出50 000元,收到拨入专款8 000元,发生专款支出7 000元。该事业单位当年的事业结余为()元。<BR>&nbsp;&nbsp;&nbsp; A. 7 000B. 15 000<BR>&nbsp;&nbsp;&nbsp; C. 13 000D. 12 000<BR>&nbsp;&nbsp;&nbsp; 6.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BR>&nbsp;&nbsp;&nbsp; A. 结余B. 净资产<BR>&nbsp;&nbsp;&nbsp; C. 事业结余D. 经营结余<BR>&nbsp;&nbsp;&nbsp; 7.涉及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划分的体制是()。<BR>&nbsp;&nbsp;&nbsp; A.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B. 税收管理体制 <BR>&nbsp;&nbsp;&nbsp; C. 预算管理体制 D. 财政监督管理体制<BR></P>
<P align=center><STRONG>参考答案及解析</STRONG></P>
<P><BR>&nbsp;&nbsp;&nbsp; 1.A[解析] 定员和定额是测算和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定员,是指市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定额,是指市财政部门根据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BR>&nbsp;&nbsp;&nbsp; 2.A[解析] 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确立的原则,指导着税收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体制中关于分级财政的体系,决定着税收收入使用管理权限在相应各级财政中的划分。<BR>&nbsp;&nbsp;&nbsp; 3.C[解析] 支付固定资产维修费用应计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项目。<BR>&nbsp;&nbsp;&nbsp; 4.D[解析]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包括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BR>&nbsp;&nbsp;&nbsp; 5.B[解析]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55 000+10 000)-50 000=15 000(元)。 <BR>&nbsp;&nbsp;&nbsp; 6.A[解析]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BR>&nbsp;&nbsp;&nbsp; 7.C[解析] 预算管理体制所进行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划分的体制。第三章国库集中支付管理</P>
<P>&nbsp;&nbsp;&nbsp;&nbsp;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财务管理考点、真题、预测三合一》专用教材,欲了解更多内容,<A href="http://mall.newdu.com/Category_33/Index.aspx" target=_blank>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23:29 , Processed in 0.10483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