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4|回复: 1

2016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A类)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5 1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查看 2016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A类)
参考答案
一、
主要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有效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一,部分惠民工程不“实惠”。一些地方的农家书屋书籍选配缺乏针对性,无法发挥文化惠民的应有功能。
第二,软件与硬件不匹配。公共文化空有建筑却缺乏相应的人才服务。
第三,“送服务”脱离实际。公共文化服务生搬硬套,脱离实际需要,不能兼顾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第四,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县及县以下农村文化投入较少;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针对老人、少年儿童、边疆民族地区等群众的公共文化资源和项目普遍偏少。
二、
启示如下:
一是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功能发挥。将图书馆、俱乐部等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团体相结合,为民众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补充政府文化治理职能。
二是文化活动惠及各个阶层。举办丰富多彩的族群和全民文化节庆活动,并组织实施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社区艺术凝聚点,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三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力量加入。在政府财政拨款支持文化建设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捐赠资金,形成政府、社会合力的资金投入常态。
四是发展多元文化。通过各种公共文化活动大力培育多元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本土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五是鼓励大众参与。调查了解文化惠民具体情况,培养公众对文化艺术的兴趣,让文化触手可及,以民众需求为第一原则,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和水平。
三、
文化院坝让群众乐享文化盛宴
近日,为了解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记者走访了我市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院坝,探索文化发展新活力。
(一)文化院坝,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平台”
根据我省出台的《文化院坝保障指标体系》,各地文化院坝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建成“多功能性”文化院坝、花卉种植技术培训点、“坝坝恳谈会”等彰显各地文化特色。
(二)文化院坝,百姓圆梦“大舞台”
文化院坝培育民间文化组织,文化惠民打通“最后一公里”,各民间文艺队伍承接政府购买文化服务项目,既圆了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看演出的梦想,也实现了“送文化进城”。〔2分〕
(三)文化院坝,凝聚社会办文化“大力量”
各地以自己投资、“众筹”、股份合作等方式探索多元筹资模式,确保文化院坝正常运转;以农村文化能人、“群众文化理事会”等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管理方式打牢群众基础。〔2分〕
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文化院坝正在为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注入文化基因,让群众乐享文化盛宴。
四、
首先,文化消费缺口较大。我国人均GDP虽不断上涨,但文化消费规模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截至2014年底,文化消费缺口约为3.7万亿元,而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市场潜力有待激发。
其次,供求脱节,文化消费需求难以释放。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和主力军正在变化,但传统文化企业转型较慢,大量文化产品没能转化为有效需求,影响了文化产品走向市场。
再次,精品匮乏,创造力薄弱制约市场发展。我国国内文化消费市场仍处在数量引导的初级阶段,尚未达到质量引导的阶段,原创能力不足、优秀创意少,不少文化产品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
最后,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造成多数人认为文化消费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市民就是享受的错误理念,市场难以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6-6-25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查看 2016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A类)
五、
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花溪河畔,孔学堂内诵读声声;扶风山下,公共书房闹市取静;文化馆内,阳明心学古韵飘香。近年来,我国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居民文化消费不足、公共服务惠而不实、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建设的“拦路虎”。当前,让文化惠民催生文化自觉,以文化自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
“文化惠民”的主体要素是“文化”,关键环节是“惠”,基础和目标是“民”。公共文化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强调以社会全体公众为服务对象,目的是人人参与、享受和创造文化。在我国,受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长期被政府主导、包揽,导致公共文化的公共性未被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民等社会主体正确认知并形成社会共识,整个社会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质仍认识不够。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还需不断提高文化的惠民意识和自觉意识。
文化惠民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文化惠民,就是要以“新”“美”“特”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为广大群众带来健康、丰富、优美、务实和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文化工程、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这样才能引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关注、积极参与和踊跃创造。江苏张家港力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以“小网格”撬起文化惠民“大体系”,群众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浙江海宁创新“文化交流、城乡互动”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使广大群众变身文化建设的主角,城乡群众文化得以激活。这些都是在以文化的魅力真正把群众动员起来、吸引过来,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受到文化的润泽和感染,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觉,变被动为主动去接受文化、创造文化。
文化自觉是创新文化惠民的关键元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只有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社会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才会激发社会力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6700多支,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突破百万。这些文化志愿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结合自身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特点和优势,不仅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也促进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和民间互助相衔接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真正落实着以文惠民的发展目标。
费孝通先生曾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在当下转型期的中国,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现代公民已不仅是公共选举的平等“投票者”,也不仅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而是变成了改善民生的直接参与者与积极活动者。文化惠民,就要还文于民,还文于社会,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提供、管理,并最终以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创造文化发展的新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2 18:29 , Processed in 0.08033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