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17 09: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P><BR>21. C[解析]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政治活动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政府治理的目标是走向“善治”,即良好的治理,也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强调通过改善政府管理和倡导社会参与,促使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英国学者费利耶在探索治理模式中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包括效率驱动模式、小型化与分权模式、追求卓越模式、公共服务取向模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BR>22. D[解析]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8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BR>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BR>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BR> (三)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BR> (四)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BR> (五)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BR> (六)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BR> (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BR>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BR>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BR>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BR>23. A[解析] 公共行政管理学理论表明,构成行政领导者的三要素为行政领导的职务、职权与责任。行政领导职务,亦称行政领导职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的法定地位和工作岗位。行政领导职权,是指来自行政领导职务并用于履行行政职责的权力。行政领导责任,是指担任某种行政领导职务者,在履行其职权过程中应承担的相应的责任,主要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工作责任和道德责任。这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有职要有权,有权要尽责,尽责要尽心、尽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24. B[解析] 秘书机构作为综合性的办事机构,涉及本机关的全部工作,在为领导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具备助手作用、参谋作用、枢纽作用、协调作用、保密作用和公关作用。其中,为领导调研收集和提供信息,提供咨询、辅助领导决策,为领导草拟计划或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论证、选定方案等,属于秘书的参谋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25. B[解析]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在法律上确定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依据的某种标准,国家只对符合此种标准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BR> 根据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与修改前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相比较,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修改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看似很简单地去掉了“违法”二字,却意味着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重大进步,可以说,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多元的归责原则,可以概括为过错和违法归责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26. B[解析] 临时性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主体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对可能或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害状态采取的限制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的措施。临时性强制措施的主要形式有:强制带离现场、盘问;约束、拘留;收容审查;强制检疫、强制治疗。因此,B项正确。<BR>27. B[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42条第2款规定,依照本法第26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45日;45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因此,B项正确。<BR>28. D[解析] 行政主体一般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必须是组织而不能是个人,因此C项错误。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因此,二者并不相同,A项错误。行政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委托或授权的组织,并不限于行政机关,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行政主体是实体法律的一个概念,同时也是法学理论中的概念。<BR>29. A[解析] 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把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此外,还有多种分类标准,如:以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和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的约束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性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性行政行为;以行政机关可否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划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决定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把行政行为划分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划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等等。<BR>30. B[解析] 根据我国的行政法理论,依据行政立法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执行性立法,是指为了执行效力高于其自身的规范性文件而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试验性立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的临时立法措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31. B[解析] 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确立公共行政的内涵,一般认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过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32. B[解析]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享有行政管理权,是判定一个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决定性条件,是行政主体的本质特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BR>33. B[解析] 行政组织是行政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我国行政组织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原则:<BR> (1)职能需要原则:行政组织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载体,因此必须依据政府职能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且适应政府职能变化的需要,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BR> (2)精干高效原则:精干高效是行政组织科学化的重要标志。精干与高效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行政组织只有做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办事程序简化,才能实现高效的目标。<BR> (3)完整统一原则:行政组织作为国家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其组织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BR> (4)权责一致原则:行政组织是个权责体系,权责一致原则是建设科学合理行政组织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BR> (5)依法设置原则:加强行政组织体系法制建设,依法设置行政组织, 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BR> 因此,精干高效原则是行政组织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题正确答案为B。它要求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数量、规模、领导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数额都力求精干,并采取法律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实现行政组织活动的高效率。<BR>34. B[解析] 函是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题干给出的是财政部对于其他机关提出的有关财务问题的答复,因此属于回复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35. A[解析] 行政领导的职责包括科学决策、选才用人、组织协调、有效激励等,其中,组织协调包括目标协调、人员协调、权责协调、财物协调和整体价值观的培养。跟进时代变革,不断调整落后于时代的行政观念和行政行为,才能实现目标协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36. A[解析] 做好一切领导工作的条件和行政领导的基本素质包括:(1)思想理论修养;(2)求真务实作风;(3)宏观战略思维;(4)开拓创新能力。其中,最基本的素质是思想理论修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37. D[解析] 以公共政策制定的层次及作用范围的大小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分成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等几大类。其中,基本政策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门或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实质性政策,具体政策是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是为落实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题干给出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应属于具体政策,是对“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一基本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因此,D项正确。<BR>38. C[解析]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的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价值所进行的检测、评价和判断。从公共政策运行的实践来看,目前人们比较认同的政策评估标准主要有效果标准、效率标准、效应标准等。政策评估的效果标准主要衡量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各种结果与影响。政策评估的效率标准是衡量政策取得的效果所耗费的政策资源的数量,它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之间的比例。政策评估效应标准是以政策实施后对社会发展、社会公正、社会回应影响的大小来评估政策的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BR>39. A[解析]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撮合,该方法运用于行政协调中就是矛盾双方请第三方出面沟通,从而化解矛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40. B[解析] 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包括政党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自身,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所实施的检查和督导活动。行政监督可分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和行政系统外部监督体系,而内部监督则主要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其中,专门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两种。<BR> 行政监察是指在行政系统中设置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活动及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因此,B项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ACD项监督的主体都不是行政机关本身,因此属于外部监督。</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