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9|回复: 1

2015国考申论提出对策专项备考:历年试题情况及命题趋势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5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推出国考五大题型之归纳概括题的专项备考之后,本次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将针对提出对策题型为你支招,继续推进我们的2015国考备战计划!
一、考情速递——历年国考提出对策真题解读

20140912093709597.png

20140912093709597.png

20140912093725362.png

20140912093725362.png

(一)国考能力测查之一种,其势渐弱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以来,各种题型推陈出新,几经变换,以此提升作答难度。在各题型的能力测查中,对策题型考查次数不多,在2010年至2014年的国考申论真题中,仅出现过四次,且2013年、2014年均未做考查。相较于常规的归纳概括题型与国考新宠贯彻执行题型,其势渐弱。从2010年至2014年的四道提出对策题型看,其分值一般为20分,作答字数为300~400字间。
(二)题型混搭,提出对策题型结合概括题型最常见
自主创新,“混搭”已成风。2010年至2014年的四道提出对策题型中,三道为题型混搭,即将概括题型与提出对策结合,一题两问,要求考生既能够基于给定资料概括问题或原因,又能够基于问题或原因推导对策。从题型混搭的类型看,国考申论更倾向于概括问题与提出对策的混搭。

20140912093815694.png

2014091209381569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6-6-25 1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能力拓展,作答要点需深度挖掘
提出对策题型中较为常见的基于经验、问题、原因等推导出对策不同,2012年副省申论真题中的第三题,向考生提出了一种新的作答能力,展现了一种新的提出对策题型的作答思路。结合题目与“给定资料1”,我们可知此题的作答需要考生基于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来处理这一具体事件,从材料中提炼作答要点,深度挖掘资料,对资料所给信息进行深度耕犁,才能有效作答。

20140912093853440.png

20140912093853440.png

二、趋势前瞻——2015年考题超前沿展望
(一)推陈出新,有备无患
概括题型结合提出对策题型“混搭”在国考中已司空见惯。而2015年国考申论是否会推陈出新,将提出对策题型与其他题型如综合分析、贯彻执行相结合,这是考生在复习备考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提出对策与贯彻执行题型的结合,如将提出对策建议转换为草拟建议材料等。相信只要考生仔细审题,掌握作答要领,明确作答问题,遵循题干所给思路作答,也就无需畏惧。
(二)回归经典,温故知新
虽然在近两年来的国考申论考试中,提出对策题型均未做考查,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将其弃之一边。为了全面复习有备无患和作答能力的全面提升,考生亦需针对提出对策题型加强练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应重视“知新”,更应重视“温故”。
(三)夯实基础,以应万变
题型混搭、题目变形、国考题目设计特色鲜明,不断向考生的作答能力提出挑战。针对提出对策题型,全面提升作答能力,夯实基础是关键。
首先,阅读理解能力是基础,作答要点来自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之中自有“米”。其次,归纳概括能力是保障,有米之后,就需要烹饪之,即对要点进行加工与提炼,这就需要考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要点合并法,准确作答。最后,规范书写是前提,卷面整洁与否,关乎分数高低。
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把握提出对策题型最根本的命制规律和作答思路,提升作答能力,相信一定能以不变应万变,于游刃有余间,自如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5-18 13:41 , Processed in 0.068370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