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89|回复: 14

上海公务员考试城市建设管理专项辅导之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

[复制链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发表于 2012-11-17 0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STRONG>第一章&nbsp; 城市社会学基本知识<BR>第一节&nbsp;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理论</STRONG></P>
<P><BR>&nbsp;&nbsp;&nbsp;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BR>&nbsp;&nbsp;&nbsp; <STRONG>一、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BR></STRONG>&nbsp;&nbsp;&nbsp; 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世界各地区的城市化过程。<BR>&nbsp;&nbsp;&nbsp; 2.城市环境。主要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域、水源、气候、绿地、自然资源等,也包括城市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区位形成的过程、城市人口地域分布的过程、城市土地的利用状况等。有些社会学家将对城市环境的研究称为城市生态学或城市区位学。<BR>&nbsp;&nbsp;&nbsp; 3.城市的社会结构。主要指城市的经济结构、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和阶层结构等。城市社会学还探讨影响城市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因素。<BR>&nbsp;&nbsp;&nbsp; 4.城市社会组织。城市社会组织十分复杂,大体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类、文化类、政治类、社区类、家庭类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诸种类型的社会组织构成许多不同的网络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社会学着重研究城市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BR>&nbsp;&nbsp;&nbsp; 5.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变革的社会因素等。<BR>&nbsp;&nbsp;&nbsp; 6.城市社会心理。城市社会学非常重视城市社会心理的发展变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BR>&nbsp;&nbsp;&nbsp; 7.城市问题。包括城市的社会问题,如城市建设、人口、住宅、交通、治安、环境保护等。根据城市问题制定治理的对策和规划,是城市社会学和其他科学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城市社会学还从宏观上研究城市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探讨城市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BR>&nbsp;&nbsp;&nbsp; <STRONG>二、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BR></STRONG>&nbsp;&nbsp;&nbsp; 城市社会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分化出许多不同流派的理论。主要有:<BR>&nbsp;&nbsp;&nbsp; 1.城市化派。该派认为,城市的主要特点在于角色分化、次属关系、价值观的世俗化以及规范秩序解体。他们主要研究与农村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机制如何被城市取代。<BR>&nbsp;&nbsp;&nbsp; 2.亚社会派。该派的基本观点是竞争,把人视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认为人类在生物亚社会的压力和动力下被迫作出种种反应,人类行为就是这种亚社会压力和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R>&nbsp;&nbsp;&nbsp; 3.生存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居民如何组织自己以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他们认为,城市化是居民创造出来的,用以容纳大量居民的组织形式;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取决于生存活动的分工程度,分工又取决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BR>&nbsp;&nbsp;&nbsp; 4.经济学派。该派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城市化和城市社会问题,认为城市化是市场和经济活动的重新组合,原来单一的第一产业逐渐派生出第二、第三产业。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特别是城市的社会组织也随之变化。<BR>&nbsp;&nbsp;&nbsp; 5.环境学派。该派认为,城市表现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的适应性,城市问题基本上是由于城市生活背离了人性的尺度和大自然环境,工业城市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城市污染正威胁人类生存。他们主张彻底改造城市结构,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目的,并且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的意见。<BR>&nbsp;&nbsp;&nbsp; 6.技术学派。该派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城市位置、城市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他们往往忽视非技术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BR>&nbsp;&nbsp;&nbsp; 7.价值学派。该派强调非经济的、非技术的价值观对城市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认为社会文化制度对城市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居民价值观和感情上的差别造成城市的差别。<BR>&nbsp;&nbsp;&nbsp; 8.权力学派。该派主要研究城市中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能力,权力在城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以上各种流派的观点也常相互影响,相互渗透。<BR>&nbsp;&nbsp;&nbsp; 中国的社会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城市的理论观点,联系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并借鉴西方城市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正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学。他们认为,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化工业和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还对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改造、改革开放中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各类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功能、城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城市的管理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二节&nbsp; 社区、居住社区与城市居住区的概念</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社区的概念<BR></STRONG>&nbsp;&nbsp;&nbsp; “社区”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于1887年在《共同体与社会》(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德文“gemeinschaft”意指“社区”,又译作“共同体”,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gesellschaft”指“社会”。<BR>&nbsp;&nbsp;&nbsp;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学家C.P.Loomis把滕尼斯的“社区”(gemeinschaft)译成了英文的“community”,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美国城市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把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该学派的领军人物、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罗伯特·帕克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的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社区与其他社会群集的最终的、决定性的区别是组织制度,而不是人”。<BR>&nbsp;&nbsp;&nbsp; “社区”概念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的学生在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论文时,将“community”一词译成了“社区”。后来,这一术语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在新中国成立前,吴文藻和费孝通等社会学家把社区理解为有边界的相对封闭的实体,社区被作为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BR>&nbsp;&nbsp;&nbsp; 改革开放之后,社区服务乃至社区建设逐渐兴起,进而蓬勃发展,带动了学术界的关注。《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被正式界定为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在居民委员会基础上调整充实的社区委员会则作为社区居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BR>&nbsp;&nbsp;&nbsp;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说的“社区发展”也好,“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也好,其概念已经不符合滕尼斯的社区概念本义。因为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自然生长之物,并不是理性规划和建设的结果。一旦进入理性规划和建设的阶段,社区就不再是社区而变成社会了。所以说,“城市社区”“社区发展”“社区建设”是按照话语学的“类比”原理创造出来的,其目的在于用社区的原则来建设现代城市或现代社会。<BR>&nbsp;&nbsp;&nbsp; <STRONG>二、居住社区与城市居住区的概念<BR></STRONG>&nbsp;&nbsp;&nbsp; 居住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BR>&nbsp;&nbsp;&nbsp;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三节&nbsp; 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STRONG></P>
<P><BR>&nbsp;&nbsp;&nbsp; 所谓社区的构成要素,即构成社区的主要因素。从社区是一个区域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角度看,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以下几个:<BR>&nbsp;&nbsp;&nbsp; 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达到一定数量规模、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作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共同体,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人,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前提。同时,人也是社区的主体,他们彼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进行共同活动,是社区生活及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BR>&nbsp;&nbsp;&nbsp; 2.一定界限的地域。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一定的边界。一定的地域是社区活动的依托,没有它,社区活动便无法进行。<BR>&nbsp;&nbsp;&nbsp; 3.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从事多种活动的基本舞台,而人们的活动需要依赖一定的设施进行。这些设施包括:进行日常生活的房屋、交通工具、日用品商店等;进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活动的学校、图书馆、文化站、医院(医疗所)等;进行管理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等;开展其他福利和娱乐活动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等。<BR>&nbsp;&nbsp;&nbsp; 4.一套相互配合的社区生活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社区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实体,其中存在着许多人际关系和民间纠纷需要调解,存在着许多公共事务需要处理,从而使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管理机构构成了社区不可或缺的要素。社区运行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运行体系的制约。如果一个社区的管理遵循了科学的管理原则和规章制度,这个社区的运行就会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BR>&nbsp;&nbsp;&nbsp; 5.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区意识,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人们还会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识,如共同的荣辱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等。地域型社区的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区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功能型社区认为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是以认同和利益为基础的社区。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将社区成员联系在一起的黏合剂,从而形成共同利害关系和共同目标。<BR>&nbsp;&nbsp;&nbsp; 上述基本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别,即人群要素、自然物质要素、社区文化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地域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现实的社区。<BR>&nbsp;&nbsp;&nbsp; (多选题)社区通常指一群人住在同一地域因而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准则,那么这一群人及所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社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区的构成要素的是()。(2008年真题第42题)<BR>&nbsp;&nbsp;&nbsp; A. 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B. 地缘<BR>&nbsp;&nbsp;&nbsp; C. 地缘感D. 共同利益<BR>&nbsp;&nbsp;&nbsp; E. 就业岗位<BR>&nbsp;&nbsp;&nbsp; 【答案】 BCDE<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四节&nbsp; 社区的类型</STRONG></P>
<P><BR>&nbsp;&nbsp;&nbsp; 由于各社区的要素、内容及结合方式存在着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区。又由于社区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目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社区进行多元划分。国内外社会学界,常用的社区分类有以下几种:<BR>&nbsp;&nbsp;&nbsp;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时间要素从进化论的角度划分,社区可分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传统社区主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它主要反映了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中社区是指由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中的社区形式,既保留了前者的一些特点,又含有现代社区的许多内容;现代社区又称发达社区,它表现为现代城乡融为一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穿梭往返于城乡之间,乡村生活十分方便,其舒适度甚至高于城市。<BR>&nbsp;&nbsp;&nbsp; 按发挥的主要功能划分,社区可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旅游社区等。这种划分方法注重或强调社区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功能特征。经济社区是指经济活动集中、经济功能明显的社区。如果进一步细分,经济社区可以细分为农业型社区、林业型社区、牧业型社区、工业型社区等。政治社区是指省、市、县等各种行政区域领导、管理中心的所在地。城市中各类行政管理机构、政府各种机关聚集的社区,可视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是指高等院校、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军事社区是指以军事目的为中心形成的社区。旅游社区是指旅游名胜所在地或以旅游业为主的社区。<BR>&nbsp;&nbsp;&nbsp; 按规模大小划分,社区可分为巨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和微型社区等。所谓规模的大小,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多少、地域面积的大小等。按照规模来划分社区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特征,其分类标准没有严格的规定,且带有显著的国别差异。一般的,我们把数百万人的大城市称为巨型社区;把几十万到上百万人的城市以及相当于这一规模的市辖区看做是大型社区;把拥有几万人口的居民区、小城镇、集镇区看成小型社区;我们通常所说的街道、居委会的社区实际上就是微型社区。<BR>&nbsp;&nbsp;&nbsp; 按形成方式划分,社区可分为自然社区、法定社区和专能社区。自然社区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聚落,常常以河流、湖泊、空地、山林等作为自然的社区边界。法定社区是指出于生活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法定社区的边界主要是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并可以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并以法律形式进行规定。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又是以自然社区为基础的。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就是法定社区。专能社区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如一所大学、一座军营和一个矿区。<BR>&nbsp;&nbsp;&nbsp; 按结构完整程度划分,社区可分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整体社区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上具备了人类社会所包括的主要方面,并且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生活需要的社区。这样的社区既有供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设施,又有供人们进行政治、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设施、服务行业等,且大多数社区成员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都是在本社区范围内进行的。如城市、集镇等都是整体社区。局部社区只是整体社区的一部分,如城市中的街区等,虽然这样的社区也包括构成社区的主要因素,但不能解决绝大多数成员的各种生活需要,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结构体系。<BR>&nbsp;&nbsp;&nbsp; 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等社区的结构和特点的综合标准划分,社区可分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人口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单一、组织结构简单、同质性强、流动性小、家庭承担较多职能的社区。城市社区是居民以工商业为主要职业、人口密度高、聚集规模大、成员异化程度高、社会组织复杂的社区。城镇社区是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主要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城镇社区是城乡连续体(continuum)中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要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小城镇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型社区,因而它兼有两者的特点。<BR>&nbsp;&nbsp;&nbsp; 实际上,社区还可以分为地域性社区(geographical community)和功能性社区(functional community)。前者具有明显的地域范围,注重的是居民生活的空间特征。后者是指空间特征不甚明显的社区,注重的是其功能意义。社会学家英格尔斯(A.Inkeles)把功能性社区称做精神社区,认为“精神社区指的是这样的社区,它的共同成员建立在价值、起源或信仰等精神纽带之上”。从空间上看,人们没有明显的共居地,但却有共同的成员感和归属感,有着某些共同的信仰和亚文化。例如有的分散的民族,如犹太人,他们虽然遍布世界各地,但从其认同感、归属感和互动关系上仍可看做一个精神的或心理的社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许多学者认为地域性社区逐渐瓦解,而功能性社区更能代表现代人的主要身份和认同群体。近年来,一些学者又提出“网络性社区”的概念,认为在地域性社区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同时,在城市内存在着不少人际关系的网络(personal networks),而这些个人网络形成了极强的社区支持,是另一种以网络为主的社区。故此,“单单以地域或政府行政区来界定的社区未必能够代表真正的社区,社区的概念应逐渐扩大,亦包括功能性及网络性的社区”。<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五节&nbsp; 城市社区的特点</STRONG></P>
<P><BR>&nbsp;&nbsp;&nbsp;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内部的成员拥有同一块地域,成员与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密不可分。<BR>&nbsp;&nbsp;&nbsp; 现代社区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BR>&nbsp;&nbsp;&nbsp; 第一,重建居民共有生活空间,促进邻里间的交往和交流,强化邻里连带关系;<BR>&nbsp;&nbsp;&nbsp; 第二,重建居民共有价值理念,凝聚全体居民,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BR>&nbsp;&nbsp;&nbsp; 这两点也构成了城市和城市化社会中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BR>&nbsp;&nbsp;&nbsp; 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社会性、地域性、自治性、依存性和群众性等基本特性。<BR>&nbsp;&nbsp;&nbsp; 1.社会性。社区是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的表现。<BR>&nbsp;&nbsp;&nbsp; 2.地域性。社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或聚集场所,它具有地域要素,是一个地域性概念。<BR>&nbsp;&nbsp;&nbsp; 3.自治性。严格意义上讲,按照社区原则,城市的基层区组织是自治组织,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BR>&nbsp;&nbsp;&nbsp; 4.依存性。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区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而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有机统一,是一个人文区位。因此,社区概念强调的不仅仅是人们在地域上的统一,它更强调的是生活在共同地域之上的人们的彼此交往和归属感。<BR>&nbsp;&nbsp;&nbsp; 5.群众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社区建设的成败决定于群众是否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群众基础是指支持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事务的社区群体。这个社区群体是以居住为基础,组织为纽带,活动为载体凝聚起来的。社区的群众基础是社区建设的力量源泉,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决定社区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从社区建设的对象看,不是指社区内的某一群体或几个群体,而是指社区内的所有群众。由此决定了社区建设具有明显的群众性。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就业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需要根据群众不同层次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否做到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是社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准。<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六节&nbsp; 社区建设与管理</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社区建设<BR></STRONG>&nbsp;&nbsp;&nbsp; 城市社区建设是指在政府倡导下,依靠城市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BR>&nbsp;&nbsp;&nbsp; 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社区建设有两个层次:<BR>&nbsp;&nbsp;&nbsp; 1.把各种社区看做一个整体,作为城市中社会生活组织的基本单元协调社区间的演替与互动。<BR>&nbsp;&nbsp;&nbsp; 2.把城市社区看做一个有机的系统,优化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如社区整合、社区分化、社区成分变迁、社区发展等,宗旨在于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与互动精神,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条件。<BR>&nbsp;&nbsp;&nbsp; 最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转向系统性的趋势。传统的城市基层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社区服务,则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城市建设和社区安全管理建设等。<BR>&nbsp;&nbsp;&nbsp; <STRONG>二、社区管理<BR></STRONG>&nbsp;&nbsp;&nbsp; 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不同,它把实现社区社会效益和心理归属作为最终目标。广义的城市社区管理就是对整个城市社会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全面管理;而狭义的城市社区管理,则是就城市社区内部社会生活所进行的管理,这主要涉及与社区成员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诸方面。然而,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城市社区管理,本质上讲,都是对社会系统的社会管理,都是借助系统方法、层次方法所实施的社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不同,它把实现社区社会效益和心理归属作为最终目标,借助系统、层次的方法对社区诸领域进行社会管理,以确保城市社区持续、稳定地发展。<BR>&nbsp;&nbsp;&nbsp; <STRONG>三、社区服务<BR></STRONG>&nbsp;&nbsp;&nbsp; 所谓社区服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服务活动。它的内容十分广泛,我国现阶段的城市社区服务,大致包括10个系列:(1)老年人服务系列;(2)残疾人服务系列;(3)婴幼儿服务系列;(4)青少年服务系列;(5)精神卫生服务系列;(6)拥军优属服务系列;(7)社会救助服务系列;(8)民俗改革服务系列;(9)文化娱乐服务系列;(10)便民生活服务系列。<BR>&nbsp;&nbsp;&nbsp; <STRONG>四、社区自治<BR></STRONG>&nbsp;&nbsp;&nbsp; 自治是一切社会组织的生命线,而专门机构、专政机关则是国家的根本维系。<BR>&nbsp;&nbsp;&nbsp; (一)社区自治的概念<BR>&nbsp;&nbsp;&nbsp; 社区自治是我国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自治就是组织居民,利用社区中的一切组织和资源,通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控制和影响社区的一切程序、计划与决策,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的过程。<BR>&nbsp;&nbsp;&nbsp; (二)社区自治的内容<BR>&nbsp;&nbsp;&nbsp; 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组织居民,利用社区中的一切组织和资源,使社区资源达到最佳配置,促进社区建设。衡量一个社区自治程度的高低,主要依据标准是社区居民和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社区建设参与上的广泛性。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社区中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妇女,而且包括社区全体居民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衡量一个社区建设是否达到自治的要求,首先要看各类参与主体是否都参加了社区建设活动,亦即是否具有较高的参与率。二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这也就是说,各类社区主体不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而且参与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等活动。<BR>&nbsp;&nbsp;&nbsp; (三)社区自治的目的<BR>&nbsp;&nbsp;&nbsp; 社区自治的目的是使人民获得授权,扩大基层民主,采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手段,动员社区内各种组织、成员共同为社区发展献计出力,提高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由社区自己开发各种资源,解决社区内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和各种组织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强化社区自治,有其深远的重大意义。首先,在政治上,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建设政治民主的国家。其次,在经济上,有利于社区内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市场的方式而不是计划或政府的方式,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益与效率,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BR>&nbsp;&nbsp;&nbsp; (四)社区自治的依据<BR>&nbsp;&nbsp;&nbsp; 社区自治的依据是自治法,它是政府权限与自治组织自治权利的划分依据,界定自治组织全体成员权利义务,也是自治组织职能设置和职能定位的基本依据。<BR>&nbsp;&nbsp;&nbsp; 社区自治的主体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他各种中介组织。<BR>&nbsp;&nbsp;&nbsp; (五)促进我国社区自治的途径与措施<BR>&nbsp;&nbsp;&nbsp; 第一,采用多种形式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坚持社区需求本位原则,注重用共同需求、共同利益来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BR>&nbsp;&nbsp;&nbsp; 第二,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BR>&nbsp;&nbsp;&nbsp; 第三,提高社区内单位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BR>&nbsp;&nbsp;&nbsp; 第四,加强政府在社区建设、社区自治中的推动作用。<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第七节&nbsp; 社会发展理论</P>
<P><BR>&nbsp;&nbsp;&nbsp; 社会发展理论包含的内容如下图所示:<BR>&nbsp;&nbsp;&nbsp; <STRONG>一、社会运行机制<BR></STRONG>&nbsp;&nbsp;&nbsp; 社会运行机制即指社会运行中所遵循的规律或所形成的模式。<BR>&nbsp;&nbsp;&nbsp;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生理需求;第二层次,安全需求;第三层次,友爱需求;第四层次,尊重需求;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是由低级需求向高级需求发展的。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突出地表现出来。<BR>&nbsp;&nbsp;&nbsp; 社会互动行为指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感性活动。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所能得到的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所结成的这种合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社会系统运行的平衡性、协调性以及方向性。<BR>&nbsp;&nbsp;&nbsp; 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就是通过有组织地利用社会规范对其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实行管理、调节与约束的过程。社会管理与控制由实施控制的机构、控制规范体系——制度以及控制手段与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BR>&nbsp;&nbsp;&nbsp; 社会学研究中把社会的日新月异、新旧交替现象称为社会变迁。它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R>&nbsp;&nbsp;&nbsp; <STRONG>二、社会控制<BR></STRONG>&nbsp;&nbsp;&nbsp; “社会控制”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首次提出来的。罗斯认为,在人性中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对人的行为不再起约束作用,出现了越轨和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必须有一种新的机制来维护社会秩序,这种新的机制就是社会控制。凡是利用任何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调整和发展的,都可以叫做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BR>&nbsp;&nbsp;&nbsp; <STRONG>三、社会变迁<BR></STRONG>&nbsp;&nbsp;&nbsp; 社会变迁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是历史循环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均衡论。<BR>&nbsp;&nbsp;&nbsp; <STRONG>四、社会发展计划<BR></STRONG>&nbsp;&nbsp;&nbsp; 社会发展计划即人们为了调控社会运行的状况、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而对社会的有关系统、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规划。社会发展指标就是描述和评价社会整体及各方面存在和运行状况的项目及其数值(包括数字、图表、符号等)。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系统的存在和运行状况,必须采用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项目所结合而成的社会指标体系。<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八节&nbsp;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STRONG></P>
<P><BR>&nbsp;&nbsp;&nbsp; 影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和社会两部分。对城市发展形成分散力与集中力。<BR>&nbsp;&nbsp;&nbsp; (1)分散因素<BR>&nbsp;&nbsp;&nbsp; 分散的因素包括:①远距离通信技术的增加和高度化;②影响所有经济活动的区位制约因素在下降,自由配置城市功能区的可能性增加;③办公区和白领工作岗位的郊区化;④低密度农村生活环境偏好的增大;⑤旧公共交通的混杂和运输费用的增加;⑥经济活动的全球化。<BR>&nbsp;&nbsp;&nbsp; (2)集中因素<BR>&nbsp;&nbsp;&nbsp; 集中的因素则有:①特定经济活动面对面接触的必要性依然继续存在;②能源费用的上涨和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③反技术态度的出现;④贫困化城市下层居民的残留;⑤绅士化现象(年轻中产阶级的一部分迁居到内城)出现;⑥高度远距离通信技术对不富裕阶层来说难以利用,或者十分昂贵。<BR>&nbsp;&nbsp;&nbsp; 由于分散与集中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加上经济和历史的因素,就形成了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发展基础。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似乎已使单核城市的向心化与离心化理论不再适合,从而需要复杂的多核心的大都市区概念。而大都市区的将来,可能是在相对多核化的同时,进一步成为有统一结节中心地的星座状大城市连绵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它将比现在的大都市区范围更广,大都市区内部具有高度的统一化和集中化,并且大都市区居民将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中,如大部分工作岗位、购物、娱乐活动依然集中在比较小范围的社区内,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服务、娱乐活动则形成大城市的职能中心,它们两者之间的连续将是通信而不再是交通的移动。<BR>&nbsp;&nbsp;&nbsp; 1(单选题)由于分散与集中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加上经济和历史的因素,就形成了当代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发展基础,从而也形成了复杂的多核心的大都市区。下列对大都市区未来发展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R>&nbsp;&nbsp;&nbsp; A. 可能是在相对多核化的同时,进一步形成有统一结节中心的城市群空间结构<BR>&nbsp;&nbsp;&nbsp; B. 大都市区将比现在的大都市范围更广,大都市区内部将具有高度的统一化和集中化<BR>&nbsp;&nbsp;&nbsp; C. 大都市区居民将生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中<BR>&nbsp;&nbsp;&nbsp; D. 大部分工作岗位、服务、娱乐活动将集中在大范围的城区内<BR>&nbsp;&nbsp;&nbsp; 【答案】 D<BR>&nbsp;&nbsp;&nbsp; 2(多选题)影响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的力量主要是分散力和集中力。其中,集中的因素包括()。<BR>&nbsp;&nbsp;&nbsp; A. 高度远距离通信技术对不富裕阶层来说难以利用,或十分昂贵<BR>&nbsp;&nbsp;&nbsp; B. 特定经济活动面对面接触的必要性依然继续<BR>&nbsp;&nbsp;&nbsp; C. 部分贫困化城市底层居民残留<BR>&nbsp;&nbsp;&nbsp; D. 影响所有经济活动的区位制约因素在下降,自由配置在增加<BR>&nbsp;&nbsp;&nbsp; E. 能源费用的上涨和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BR>&nbsp;&nbsp;&nbsp; 【答案】 ABCE<BR>&nbsp;&nbsp;&nbsp; 3(多选题)由于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变化是新的劳动地域分工,这就是国际性或国家尺度的劳动分工以及跨国企业的世界性经济支配。其典型类型表现为()。<BR>&nbsp;&nbsp;&nbsp; A. 高附加值的金融、贸易公司总部职能集中在世界城市的中心部<BR>&nbsp;&nbsp;&nbsp; B. 办公职能和研究开发职能集中在世界城市的中心部<BR>&nbsp;&nbsp;&nbsp; C. 办公职能和研究开发职能集中在世界城市的郊区<BR>&nbsp;&nbsp;&nbsp; D. 生产部门广泛分布在世界城市的郊区<BR>&nbsp;&nbsp;&nbsp; E. 生产部门广泛分布在发展中国家<BR>&nbsp;&nbsp;&nbsp; 【答案】 ABDE<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九节&nbsp; 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学思维</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BR></STRONG>&nbsp;&nbsp;&nbsp; 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物质空间规划在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践后,出现了许多问题。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十小组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认为城市的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的结构中发展起来,城市和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BR>&nbsp;&nbsp;&nbsp;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城市规划成为公众各方之间以及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达成的一种“契约”,这种契约经过各方的多次协调和讨价还价,而在各自的意愿和利益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均衡,经过立法机构的批准而成为合法的文本,成为约束各方今后行为的规范。<BR>&nbsp;&nbsp;&nbsp; <STRONG>二、城市社会隔离<BR></STRONG>&nbsp;&nbsp;&nbsp; 城市是一个由人与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城市就是在各类人群不断进行的互相作用过程中发展演变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原因。人文生态学就是首先尝试性地、有系统地将自然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BR>&nbsp;&nbsp;&nbsp; 在社会上,社会分层则揭示了城市的内在结构。达维多夫的“规划选择理论”和倡导观点,主张规划就是要依据不同的阶层和社区的利益而提出方案,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扩大选择的范围,为各阶层和社区的发展服务。<BR>&nbsp;&nbsp;&nbsp; 城市社会隔离在城市生活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居住隔离。居住隔离指在城市中,人们生活居住在各种不同层次的社区中,这是西方城市的一大特点。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总的城市居住社区的隔离分布,是由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种族、民族等因素影响叠加形成的。<BR>&nbsp;&nbsp;&nbsp; <STRONG>三、城市社会整合<BR></STRONG>&nbsp;&nbsp;&nbsp;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城市社会整合机制一般包括制度性整合、功能性整合、认同性整合,这三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它们分别从社会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个方面对城市社会进行整合。<BR>&nbsp;&nbsp;&nbsp; <STRONG>四、城市更新<BR></STRONG>&nbsp;&nbsp;&nbsp; 纵观西方现代城市更新运动的发展演变,可看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向:<BR>&nbsp;&nbsp;&nbsp; 1.城市更新政策的重点从大量贫民窟清理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邻里活力的恢复振兴。<BR>&nbsp;&nbsp;&nbsp; 2.城市更新规划由单纯的物质环境改善规划转向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规划,城市更新工作发展成为制定各种不可分割的政策的纲领。<BR>&nbsp;&nbsp;&nbsp; 3.城市更新方法从急剧的动外科手术式的推倒重建转向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的、谨慎的渐进式改善,强调城市更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更新过程。<BR>&nbsp;&nbsp;&nbsp; <STRONG>五、城市居住社区规划<BR></STRONG>&nbsp;&nbsp;&nbsp; 在研究与实践中,最常接触到的是城市居住社区规划的问题。城市居住社区的概念区别于城市居住区概念的最主要的地方是,城市居住区基本表达的是一个空间实体居住地域概念;而城市居住社区更将这种地域看做是一种以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在社会网络及社会互动的空间表现,因此它远比城市居住区的概念来得深刻与宽广。<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STRONG>第十节&nbsp; 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和社会问题</STRONG></P>
<P><BR>&nbsp;&nbsp;&nbsp; <STRONG>一、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BR></STRONG>&nbsp;&nbsp;&nbsp; 城市社会结构的运行与发展有其固有的特性,而且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BR>&nbsp;&nbsp;&nbsp; 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BR>&nbsp;&nbsp;&nbsp; (一)城市社会“世俗化”的加深<BR>&nbsp;&nbsp;&nbsp; 结构变迁中的城市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使城市社会“世俗化”加深。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世俗化(secularization)”是指一种文化、价值观逐步脱离神学的束缚,转变为平民文化价值观的“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总结美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关于“城市社会世俗化”的见解。丹尼尔·贝尔指出,“世俗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城市人观念的变迁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淡化。对于现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他认为在现代化的、西方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中,现代城市人满足的不是人的需求,而是人的欲求。<BR>&nbsp;&nbsp;&nbsp; 丹尼尔·贝尔针对的是当时业已实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美国社会。目前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类似当时美国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市场化的过程,因此,丹尼尔·贝尔的一些观念值得借鉴。反观当前我国城市,城市社会“世俗化”的现象已初露端倪。城市社会生活的反差对个体的影响往往使人注重“现实的意义如何”,社会成员凡事更讲究实际的效益,讲究实实在在的结果,这种观念形成了城市社会的“世本性”,即“实用主义”和“今世主义”。讲究实效使得城市社会成员对他人的评价逐渐摈弃传统的道德标准,而往往以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作为标准,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性取向”。在上海这样的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较早迈开市场化步伐的开放性、外向型城市,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世俗化”使社会成员成为具有选择性的价值观念主体,个体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这种影响的正功能是使城市社会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能低估,譬如成为某些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权力者创造政绩的行为的思想根源。因此在我国城市走向现代化、经济实现市场化的过程中,城市“世俗化”的倾向值得警觉。<BR>&nbsp;&nbsp;&nbsp; (二)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深化与多元化<BR>&nbsp;&nbsp;&nbsp; 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不断扩大对民族传统的开放,不断扩大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民族生活方式由此而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改变。这种转变的轨迹大致是:<BR>&nbsp;&nbsp;&nbsp; 1.从社会中心话语来看,中国社会发生了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生活为中心”话语的转变。<BR>&nbsp;&nbsp;&nbsp; 2.从生活方式的主体来看,发生了从普遍化向特殊化的转变,即从全国化向地方化的转变、大群体向小群体的转变、集体化向个人化的转变、群体向个体的转变。<BR>&nbsp;&nbsp;&nbsp; 3.从生活方式的活动模式来看,经历了从单一式的标准化向选择式的多样化的转变过程。<BR>&nbsp;&nbsp;&nbsp; 城市生活方式的进化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写照,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基本特征:<BR>&nbsp;&nbsp;&nbsp; 1.城市生活方式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由于城市社会本身的开放性,使城市生活方式也呈开放状态。城市人较少保守,求新求异意识强,他们更易于放弃旧的生活方式,而接受新的生活方式。<BR>&nbsp;&nbsp;&nbsp; 2.城市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一个变迁的城市中,城市社会涵容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文化以及落后与先进的多元社会要素,是一个多元结构共生态,传统型生活方式、现代型生活方式、宗教型生活方式、西方化生活方式、民族型生活方式共存共容。<BR>&nbsp;&nbsp;&nbsp; 3.城市生活方式在时间上的延伸和休闲文化的不断发育。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带来了“城市时间边疆”的深度开发。城市生活方式在时间上的延伸,既来自于城市人特有的闲暇时间的增加,也来自于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后有闲阶级的增长。<BR>&nbsp;&nbsp;&nbsp; (三)城市社会结构分化与社会成员“异质性”加深<BR>&nbsp;&nbsp;&nbsp; 20世纪20年代起,帕克和沃思等人开始了对城市异质性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沃思提出城市有“异质性群体”的观点。城市越大,城市人口越多,城市社会分层及存在系统就越复杂。城市分工的程度越深,城市社会的差异化就越强,人口异质性也就越明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得到长足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市场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城市人自由度的增强,使得城市的异质性程度不断加深。具体而言,现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成员的异质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BR>&nbsp;&nbsp;&nbsp; 1.地缘关系反映了城市社会的异质化。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到处可以看到各种以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群体和区域性就业群体,如温州帮、潮州帮等,他们的生活互动频率高,有明显的团结力,其中的情愫主要来自于地缘关系。他们往往形成某种社会组织结构,在经济生活中有着明显的依赖关系。<BR>&nbsp;&nbsp;&nbsp; 2.职业结构的异质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城市社会分工日渐深化,人们可以在城市这个复杂而又专业的社会分工体系中进行各种选择,职业选择日趋多元化,由此造成城市人口在职业上的异质化。除此之外,由于职业构成有着明显的地位差,更加深了职业结构的异质化。<BR>&nbsp;&nbsp;&nbsp; 3.经济收入的异质化。经济收入往往决定着生活方式的水平、形式与内容。某些生活内容、形式区域,没有经济实力是难以涉足的,这就造成了生活方式、形式和范围的“空间隔离”机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收入的异质化现象明显加深。现在对于一般的城市社会居民来说,人人都能够看到身边的人收入层次的差异,住房就是最显性的标志。<BR>&nbsp;&nbsp;&nbsp; 4.社会地位的异质化。科层化的组织结构使城市成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和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作用存在着差异,造成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异质化。<BR>&nbsp;&nbsp;&nbsp; 5.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文化结构的异质化。在现代城市社会,城市居民由于接受教育的年限和程度以及所接触的文化内容不同,在文化素质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同时,城市社会还在塑造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文化结构群。另外,在城市社会中,由于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的社会亚群体在城市中得到较充分发展。</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4 18:21 , Processed in 0.07545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