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3|回复: 0

决战2015国考行测之逻辑填空题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4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序幕。对于这个号称“中国第一考”的考试而言,早做准备十分有必要。但与此同时,大家也要掌握复习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讲解如何把握行测的逻辑填空题。
一、宏观把握,了解整体语境
逻辑填空题,就是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内,让整段文字信息更加完整。那么哪个词语最为恰当,这必然就涉及它所要嵌入的这段文字,得看这段文字它的语体色彩如何、感情色彩如何、整体语义是什么等。总之,就是要思考哪个词语的填入最符合语境。
【例】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斥为“奇技淫巧”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____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________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于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看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斥       以点带面     B.抵制      断章取义
C.鄙夷       信口开河     D.轻视      以偏概全
【中公解析】答案:B。阅读全文后,通过“实际上”这几个词可知行文的前后构成一种反对关系。后文中说到“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那就是以为前文是“排斥”,所以排除C和D。再看“以点带面”,它的意思是“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很显然放在这段文字是不合适的,所以答案选择B。
二、微观切入,细微处了解语境
既然说语境很重要,那么除了整体把握语境之外,还可以从一些细微之处去品读语境。
1.关注句式
有时候由于表达的需要,作者会通过一些特殊的句式来传达感情,比如说对偶句式,那么整个句式中所两两对应的词语往往构成一个反对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句式,就是排比句式,它所对应的词语应该构成一个联合关系。
【例】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________。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________,一种虚静,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A.智慧       境界     B.智慧      空旷
C.境界       从容     D.头脑      历练
【中公解析】答案:B。很显然,第一个所要填的词应该与“聪明”是一个近义词的关系,排除C和D。第二空,很明显是在一个排比句式中,也就是所填词要和“高度、虚静”构成一个并列关系。相对与“境界”而言,“空旷”填在此更恰当,因为“境界”这个词比其他的范围大。故答案选B。
2.关注关联词
关联词的出现,就意味着前后的词语应该构成关联词所指示的逻辑关系,比如说“甚至”表示递进,那么代表着“甚至”前后的词应该语义上相近,但是程度上后者比前者重,比如“偏颇甚至错误”。再比如“或者”选择,那么前后的词既可以构成一个一致词的关系,也可以是反义词的关系,比如“丰饶或者贫瘠、式微或者变异”。
总之,要想对逻辑填空有个很好的把握,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一定要思考整个语段的语境如何,再根据语境进一步选出正确答案。
更多行测备考技巧,请参考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8 18:32 , Processed in 0.080666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