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中公

2006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6-6-25 09: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东中野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几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嗣后又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重编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这种负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附加在各类高技术产品上许多理想化而非实用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核电子线路为帅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
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层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碎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
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纪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
91.文中使用“太空垃圾场”的比喻,旨在说明(    )。
A. 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
B. 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
C. 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
D. 高新技术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
92.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就第一自然段来说,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高新技术未与高可靠性的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
B. 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
C. 高新技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的障碍
D. 当今高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的危害性
93.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地球赠以甘酪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
B. 以“高新技术”代替“灰色技术”,才可能消灭酸雨
C. 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正效应
D. 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
9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B. 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实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
C. 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高科技产业不景气
D. 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5.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 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   B. 高新技术的“绿色化”
C. 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D. 如何更好地发展高新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6-6-25 09: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96.文中有两组画横线的“该细胞”和“该病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97.文中“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    )。
A. 人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其中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B. 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C. 人体在健康的状态下,细胞内含有的肽相对较多
D. 肽分子能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分解并与其碎片结合
98.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免疫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是人体细胞中的肽分子
B. 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会激发T细胞内肽的受体
C. 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是T细胞中的细菌或病毒的受体
D. T细胞中的受体,不仅杀死了细菌或病毒,还杀死了受感染的细胞
9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里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是利用了X射线晶体分析法
B. 科研小组发现,肽分子向T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是激发T细胞内存在的受体
C. 科学家说,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
D. 一些科学家说,发现细菌或病毒,杀死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T细胞内的受体
100.本文的主旨是(    )。
A. 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B. 利用T细胞上的受体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C.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
D. 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了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6-6-25 1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模仿的两面性
人类相当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受到自然启发而产生的,人类模仿自然当然不乏杰作,比如,对大凤蝶的观察发现,它的翅膀上布满了无数斜着向下凹陷的小坑,反射不同的颜色。但人眼的局限决定了只能感受到大凤蝶的翅膀是绿色的。受到这个启示,研究人员就把大凤蝶的翅膀结构应用到纸币上,使纸币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微坑,便诞生了今天的极难造假的防伪钞票。但是,人类从模仿获得的发明和发现却并非总是成功的,而且可以说许多模仿都是不太完美或蹩脚的。
创造生命可以说是今天人类最大和最复杂的模仿,也被认为是人类最大的成就之一,比如人工生殖技术创造试管婴儿。荷兰有1.0%~1.5%的新生儿是试管婴儿。从1997年到2001年出生的试管婴儿中,却出现了5名视网膜细胞瘤患者。从统计上推论,试管婴儿这种疾病的几率比自然受精婴儿高7倍。同样,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授精制造的试管婴儿比自然孕育的后代患脑瘫的几率高3倍。
为什么人类的模仿杰作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初步的回答是,尽管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一模一样地模仿自然的一切,这既是人类的自身和能力的缺陷与局限,也是自然的更为复杂巧妙和博大精深。比如,在创造生命时的温度,低一点或高一点,温度的变化与不变化,温度变化的周期短一点或长一点,都可能影响到正常受精和胚胎发育。
更为重要的是,受精时精子与卵子结合是一种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所有基因的开启、关闭和融合,都有一定程序,这种程序则由某种标记物或标记基因引导,在正常的自然受精过程中,所有两性基因的结合、开启、关闭等都是千百万年来自然程序安排好了的,既精确,又准时,还恰到好处。但是,如果是试管授精,就可能干扰自然状态下的正常标记程序,因而在胚胎初期造成失控和出错,使胚胎发育异常。
人类模仿自然另一个巨大杰作是生物圈二号实验,想要模仿自然创造生命或使生命在自然状态下完好地生存。但是,由于人类没有完全了解自然或人类自身的能力局限而造成了这次最大的蹩脚模仿。
无论是对人自身生命创造模仿的不完美,还是对自然创造生命和生命生存条件模拟的失败,都传递给人类几个信息: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是学生,永远比自然渺小,永远是有局限的,正如我们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的色彩一样。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再聪明的人也聪明不过孕育他的大自然。
其次,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模仿博大精深和复杂多变的自然,因为人类只有约三百万岁,与大自然45亿岁的沧桑相比不过是小儿时节,但是人类是可以逐步地、一点一点地、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模仿自然的,但是这种模仿只有在尽可能全面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熟悉自然,甚至掌握了自然的部分规律后才可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因此人类的探索必将持续不断,生生不息。
虽然人类可以自豪于设计建造航天飞机飞上其他星球,但是,人类却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与自然一模一样,甚至超越自然,更不用说征服自然。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理解并安然地接受诸如试管婴儿的缺陷、生物圈二号失败的现实、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失事,也才会永远保持敬畏自然之心,并一点一滴地探索和模仿自然。
101.下列有关大凤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大凤蝶的翅膀上有无数向下凹陷的小坑
B. 大凤蝶的翅膀能反射不同的颜色
C. 人类的眼睛无法辨认大凤蝶的颜色
D. 大凤蝶的翅膀的颜色大多时候是绿色的
102.下列不能成为“人类许多模仿都是不太完美或蹩脚的”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自然本身复杂多变,博大精深
B. 人类只有约三百万岁,与大自然45亿岁的沧桑相比,不过是小儿时节
C. 人类自身和能力的缺陷与局限
D. 尽管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模仿自然的一切
103.对“模仿的两面性”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既有像防伪纸币一样的杰作,也有像试管婴儿一样不完美的成果
B. 人类进行了对自身生命的创造模仿,对自然创造生命和生命生存条件的模拟,但不是不完美就是失败
C. 人类虽然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但却可能永远无法做到与自然一模一样
D. 一方面人类不断地模仿自然,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了解自然,理解自然,熟悉自然。
10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生殖技术创造的试管婴儿,由于种种原因,永远不可能有自然孕育的后代完美
B. 人类在创造生命时,如果掌握了温度与温度变化的周期,控制好各种标记程序,就能使胚胎发育正常
C. 受人类自身能力的局限和对自然了解的限制,人类只能一点一滴、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探索和模仿自然,而这种探索将是长期的,无止境的
D. 虽然人类从模仿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并不总是成功,但是人类却是在对自然的模仿与探索中一步步向前发展
105.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
A. 人类很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是受到自然启发而产生的
B. 人类可以仿造自然的方式创造许多东西,却无法完全地、精深地、一模一样地模仿自然的一切
C. 创造生命是人类最大和最复杂的模仿
D. 人类的模仿是持续不断,生生不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6-6-25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稽之谈。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他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生物学家通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会离出“年轻”的细胞。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将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在“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实验室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太空生物制品专家K·威斯指出,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生产血浆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高700倍。
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疫苗制品的生产,人体细胞和白蛋白的提纯与制造,血红细胞生成素的配置……都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有人估计,仅疫苗一项,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超过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绝症”患者也会因太空的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106.对画线文字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重力作用破坏了“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的分散排布,使之出现叠压现象
B. 居于上层的“培养细胞”,在得到营养的同时也吸纳了毒气,存活能力下降
C. 在培养介质罐中,被压在下层的“培养细胞”死亡后,尸体腐烂不断释放毒气
D. 地球重力使“培养细胞”的代谢物沉降在介质罐底部,细胞存活环境随之恶化
107.对“电泳技术的作用”,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泳是在太空环境中分离与提纯生物物质的物理方法
B. 电泳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
C. 在失重情况下,将质量和电荷按不同的比值进行分离
D. 可以在电场中将质量和电荷不同比值的粒子进行分离
108.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 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 克服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 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10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地球上无法进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而在太空中能够顺利完成
B. 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提取生物制品的科学实验取得进展,研发前景看好
C. 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提取生物激素、蛋白质等,效率高、质量好
D. 发展太空制药与生物制品业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10.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
A. 地球上很多“绝症”患者会因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B. 疫苗制品的生产,将会使经济收益大大提高
C. 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D. 很多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将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5 11: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由我国科学家精确绘制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发表在代表国际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宣布,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对这一国际计划的贡献率达10%,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刊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宣布,中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拼接后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覆盖了染色体全长序列98%的区域,达到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科学家们在完成序列精确测定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为进一步鉴定这些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这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发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提供了基础。以蓝天、白云、金色水稻为封面的本期《自然》杂志,同时也刊登了日本科学家对水稻第一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的韩斌博士告诉记者,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首先完成精细物理图,然后采用克隆步移法大规模测序,绘制基因组完成图。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另一个亚种籼稻品种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报道了水稻两个主要栽培稻间在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序列水平上的一些异同,揭示两者之间一些亲缘和进化关系,这些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韩斌博士还表示,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和今后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可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此次测序成果,还将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从而推动整个农作物基因组的研究。
11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的10%
B. 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测序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是全部水稻基因染色体中的10%
C. 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占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总任务的10%
D. 中国科学家对国际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这一任务的贡献率是10%
112.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一文所宣布的内容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经拼接后其总长为3500万碱基对,精确度为99.99%
B. 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覆盖了水稻染色体全长序列的98%
C. 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图,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图的标准
D. 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是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的
113.加点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是指(    )。
A. 开发了可转化的“人工水稻或植物染色体”
B. 将鉴定出的这4658个基因注释在染色体的准确位置上
C. 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所含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鉴定出4658个基因,完整地测定了水稻四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序列
D. 完成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为研究着丝粒的功能、染色体的稳定性和染色体的复制提供了基础
1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开发的计划,除中国科学家参加外,许多外国科学家也参与了这一计划,中国只是承担了这一计划中的部分任务
B. “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可以部分地揭示小麦、玉米等其他重要粮食作物的遗传秘密
C. 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成果,可为培育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D. 研究人员对广陆矮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也进行了测定,所得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的比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115.下列关于第四号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四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于2001年4月启动
B. 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可获得大量的农作物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
C. 水稻四号染色体着丝粒序列地完整测定,是迄今首次完成的高等生物染色体着丝粒序列
D. 我国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第四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五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10
发表于 2016-6-25 12: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一、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a7f5dae3e8568d62c7b7915f727fe014.jpg

a7f5dae3e8568d62c7b7915f727fe014.jpg

2004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按2004年1月1日汇率)
01………………美国………………10,8572亿美元
02………………日本………………4,2907亿美元
03………………德国………………2,3862亿美元
04………………亚洲发展中国家…………5,3265亿美元
116. 从上图可以看出(    )。
A. 2005年相对2004年来说,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衰退
B. 200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变化幅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C. 2005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比美国大
D.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比日本小
117. 2004年下列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德国   D. 亚洲发展中国家
118. 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幅度相同?(    )
A. 日本   B. 德国   C. 美国   D. 亚洲发展中国家
119. 2005年经济增长额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为(    )。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亚洲发展中国家
120. 从上图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Ⅰ. 2005年美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下降了
Ⅱ. 德国经济增长受世界石油价格飚升和一些国家经济降温的影响小
Ⅲ. 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Ⅳ. 2005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额相对于2004年减少了
A. Ⅳ   B. Ⅱ、Ⅳ   C. Ⅰ、Ⅲ   D. Ⅰ、Ⅱ、Ⅲ、Ⅳ
二、根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f204603e06e10b02387201b2a78f4b6f.jpg

f204603e06e10b02387201b2a78f4b6f.jpg

121.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最高的年月份为(    )。
A. 2003/10    B. 2004/04
C. 2004/05    D. 2004/11
122.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在145点以上的高景气运行的年份为(    )。
A. 2004/04以后    B. 2004/11以后
C. 2003/10以后    D. 2003/12以后
123.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2003年2月后,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持续走高趋势
B. 2004年1~6月份,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高位震荡”的发展趋势
C. 自2004年1月份起,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上升态势
D. 自2004年4月份后,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持续呈下降趋势
124.我国电子工业效益摆脱低迷状况的分界点为(    )。
A. 2004/11    B. 2003/03
C. 2004/04    D. 2003/12
125.从上图可以推出的结论为(    )。
Ⅰ. 电子工业的增长景气曲线与效益景气曲线趋态一致
Ⅱ. 2004年电子工业经济效益呈现近几年最好的态势
Ⅲ. 2003年4月份效益景气指数在近两年来为最高点
Ⅳ. 电子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最高时,效益景气不一定最好
A. Ⅰ、Ⅲ    B. Ⅱ、Ⅲ、Ⅳ
C. Ⅲ、Ⅳ    D. Ⅱ、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6-6-25 13: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b795bddcb0c7a640ddae9526b5748288.jpg

b795bddcb0c7a640ddae9526b5748288.jpg

126.下列对2004年1~12月份主要机械产品产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2004年1月以来,机械整体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B. 小型拖拉机产量在2004年全年呈负增长趋势,市场低迷
C. 大中型拖拉机市场的火爆,反映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购买力增强
D. 2004年饲料加工机械产量呈负增长趋势
127.2003年包装机械产量为(    )。
A. 58947台   B. 56110台   C. 66038台   D. 49831台
128.2004年12月份,化工设备产量较2003年同期增加多少吨?(    )
A. 7823.64   B. 5287.29   C. 1495.33   D. 34799.76
129.2003年12月份,工业锅炉产量占2003年饲料加工机械产量的(    )。
A. 14.2%   B. 13.2%   C. 11.0%   D. 11.9%
130.下面哪项陈述可以从上表中得出?(    )
Ⅰ. 机车生产在2004年上半年增长率低甚至处于负增长态势
Ⅱ. 民用钢质船舶、发电设备在2004年呈成倍增长态势,反映出全国煤电油运紧张
Ⅲ. 冶炼设备在2004年度,前期增幅高,后期猛跌
A. 仅有Ⅰ    B. 仅有Ⅱ
C. 仅有Ⅱ、Ⅲ    D. 仅有Ⅰ、Ⅱ
四、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北京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2001年共有下岗职工25万人,2002年下岗职工人数相对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国下岗职工人数的8.34%。而已经拉开序幕的全国政府机构改革,1997~2005年间大约48.6%的干部被裁出国家行政机关,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录用公务员人数的60%,而同期录用公务员39653人。
另外,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8348元,比上年增长17.9 %,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6509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41089元,增长23.5%,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0253元,降低1.5%,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8375元,增长12.7%;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11366元,增长3.1%;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为22804元,降低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37.8元,增长12.6%。
131. 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    )。
A. 27.8万   B. 50.7万   C. 333.3万   D. 54.9万
132. 2002年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与1997~2005年间被裁干部的比例大约为(    )。
A. 100∶1   B. 140∶1   C. 5∶62   D. 17∶3
13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005年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高于全市职工年均工资年增长额
B. 2005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约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
C. 2004年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高于同期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D. 2004年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高于同期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与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之和
134. 下列全部是2005年的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全市职工年均工资 ②中央在京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③地方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④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⑤地方其他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⑤>④
135. 2005年全市各类职工年均工资较去年增长额最大的是(    )。
A. 全市职工年均工资   B. 全市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C. 地方集体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D. 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
※※※全部测验到此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8 23:35 , Processed in 0.092239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