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由最后一句可知,A 项正确。由第一句可知,B 项错误。且第二句C、D 两项在文段中没有相关的论述,属无中生有。本题答案为A。
22.【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由第一句可知,A 项正确。B、C、D 三项对应的都是原文第二句。原文只说“个体生命习得这一情感的能力被神经元编码为一段特定时间的‘窗口’”,由此并不能推出B。C 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难以习得相应的技能”,并不是“无法习得”。D 项错误,从原文第二句来看,是道德感的培养存在关键期,而不是个体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存在关键期。故本题答案为A。
23.【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对经济新闻微观切入的好处——增加新闻的鲜活性,紧接着点明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缺点——“这种报道往往又会使读者的感知过于零碎、片面”,末句提出“微观切入时的大局意识就非常重要”。作者在此既指出了优点又点明了缺点,还给出了解决方法,很显然他是在辩证看待对经济新闻选择微观切入。故本题答案为D。
24.【答案】A。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后面的内容是对此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很容易得出A 项为正确答案。B、C、D 三项的表述本身就不正确,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
25.【答案】A。解析:尾句中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指的是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按照论述顺序,有了“误会”,当然需要澄清。综观四个选项,文段第一句已说明了该误会产生的原因,排除D。C 项“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与“西方对中国瓷器的评价是针对官窑的”不相关,排除。与B 两项相比,A 项作为澄清误会的证明更有力。本题答案为A。
27.【答案】D。解析:滚筒每走一周的路程为0.54×2π=1.08π,故每分钟行走1.08π×16m,所压路面面积为1.08π×16×1.5≈81m2。
28.【答案】C。解析:6 点报时响了6 声,有5 个间隔,因此每个间隔为4÷5=0.8 秒;11点报时响了11 声,有10 个间隔,故花了0.8×10=8 秒。
7f6032797e9b4e490abc3c08f0554118.gif
39.【答案】B。解析:要剪成面积相同且尽可能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纸没有剩余,则这些正方形的边长是1007 和371 的最大公约数。由辗转相除法可得,1007=2×371+265,371=1×265+106,265=2×106+53,106=2×53,故1007 和371 的最大公约数是53,此为正方形边长。
41.【答案】A。
42.【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的推论是“对人的犯罪行为有影响的出生时间不由人选择,犯罪人不应该为自己所犯的罪承担责任”。B 项则指出出生时间只对人的行为倾向有影响,并不决定其是否实施,严重削弱了题干的推论。
A、C 两项对题干的论述无关;D 项并不能排除出生时间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都不能对题干进行削弱。故答案选B。
43.【答案】C。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由“过去一年狭长风力走廊上的风力下降”得出结论“过去一年美国风力的电力输出比上年大大减少”。C 项是必须的前提,否则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力改变无关的话,则这个论证就不成立。因此答案选C。
44.【答案】D。
45.【答案】B。
46.【答案】A。解析:必然性推理题目。题干“油缸里还有油”是“我们的车还能开”的必要条件,“我们的车还能开”是“油缸里还有油”的充分条件,即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充分条件。A 项的推理逻辑方式跟题干相似;B、C、D 三项均前半句是后半句的充分条件。
47.【答案】A。
48.【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