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4 05: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结束了政经一体化的人民公社制度,确立了“乡政村治”模式,农村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取向已经非常明确,这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规定了方向。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要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政治文化理论,以参与型政治文化为主的混合型政治文化是民主制度稳定运行的文化基础。在中国农村,传统顺从型政治文化影响深重,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并使参与型政治文化与中国政治文化的优秀成分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此,一是要向农民灌输基本的政治常识,使农民了解他们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懂得怎样通过法定的政治参与渠道表达诉求。二是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使农民知晓如何合法地表达政治意愿,避免陷入非法政治参与之中。三是培养农民政治参与的正确态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村中公共事务,使农民心中生长出真实、理性和自主的政治参与动机。四是让农民相信自己能够影响政治结果,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民的政治功效感。五是吸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尽管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特权观念、皇权意识、家族文化等在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负面的,但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义务意识、民本思想、权威意识、家族文化等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的政治参与倾向,调整农民政治参与的节奏,使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更加平衡。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还要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毛泽东明确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建立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要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为公民社会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法治的经济、竞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要有意识地向农民灌输平等、竞争和契约思想,为农村市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正义的经济,要给予弱势群体以应有的帮助和关怀,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要向农民传输正义理念和慈善思想。农村公民社会建设需要自主思想、合作意识和妥协精神,农村政治文化建设要把对农民自主、互助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二,拓展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途径。
政治文化是需要一定途径传递的。在农村政治生活中,大众传播工具、学校、农村组织和家庭成为传播农村政治文化的主要媒介。
首先,要高度重视大众传播工具在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大众传播工具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它包括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以惊人的速度介入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大众传播工具对农村政治的影响是多方位的,农民不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进行政治参与,而且大众传播工具在农村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传播工具在农民政治认同、政治态度、政治情感等的形成、维护和改变中的作用是其他政治文化传播途径无法复制的。农民通过新闻报导、舆论宣传等方式形成和增强政治认知。在对1175位农民的调查中,当问及“您主要通过哪种渠道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时,回答“电视”、”收音机”、“报纸”、”杂志”、“网络”、”村里的喇叭”、“其他”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1,1%、4%、13,8%、3,4%、8,6%、1,8%、7,3%,大众传播工具已经成为农民提高政治认知水平的主要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