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1|回复: 1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语意连贯型题目讲解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0 13: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617044742560.jpg

20140617044742560.jpg

2015国考行测暑期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语意连贯型题目练习题
在做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时,语意连贯很重要,是阅读材料做选项最重要的依据,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细解读。
一、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
所谓语意连贯,就是指语句表达要前后勾连、衔接和呼应恰当。要保持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20140828095534659.png

20140828095534659.png

1.语段条件:它是指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使语段中的句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句子都围绕同一中心进行阐述。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话题,必然东拉西扯,语言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
2.逻辑条件:它是指必须形成合理的句序。合理的句序反映了说话人连贯的思路,反过来说,说话人的思路又成为排列句子顺序的线索。一般来说,人们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作为基本语序。在实际运用时,几种安排句序的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3.语言条件:它是指必须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若句子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铺垫,跳跃感太大,也会影响到语言的连贯性。
二、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
为保持语意连贯,达到语段、逻辑、语言三个必备条件,必然要遵循语法规则和篇章原则,因此解答语意连贯型题目时,要从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入手。

20140828095633710.png

20140828095633710.png

语意连贯型题目考查考生对句与句、句与段之间衔接与连贯性的掌握情况,主要分为语句填充、语句排序和推断下文三种题型。
题型一:语句填充。它有一个不完整文段,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填入以使之完整。
题型二:语句排序。它要求对给出的句子根据语意进行正确组合。
题型三:推断下文。它给出一段文字,要求推测作者接下来将要说明的内容。
三、运用排除法解语意连贯型题目
1.排除法在语句填充类题型中的运用
运用排除法解语句填充型题目,基本思路是先比较四个备选项,然后逐个排除。

20140828095725723.png

2014082809572572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064
发表于 2016-6-20 14: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题1】如果法律不能成为公民自卫的武器,他们就没有武器;如果法律不能保障公民合法的权利不受侵犯,他们就不会有权利;如果法律总是出乎公民的意料成为威权的“贤内助”,他们就形同被宣布不配拥有法律,只配拥有宿命;如果执法部门不做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公正审判,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公民就不会得到安全的保障 B.惩恶扬善的功能就难以实现
C.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挑战 D.社会就不会有公正的立足之地
中公解析:文段由四个分句组成,根据前三个分句的否定形式:“他们就没有……”、“他们就不会……”、“他们就形同被宣布不配……”,可知横线处也应填一个类似的否定句,由此排除B、C;执法不公对应的不仅仅是公民的安全没有保障的问题,排除A;D项符合句意,且类似前文“没有武器”与“自卫的武器”呼应,“不会有权利”与“合法的权利”呼应,D项“不会有公正”也与“公正审判”呼应,故本题答案为D。
2.排除法在语句排序类题型中的运用
语句排序类题目比较特殊,选项为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用排除法来解这类题目更能提高解题效率,基本思路也是比较四个备选项,可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首先判断首句、尾句等特殊位置的句子是否恰当以排除部分选项。
步骤二:比较剩余选项的差异点,然后进行分析,选定正确答案。
【例题2】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①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需求增加,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这些长过半米的大石器,是用来加工粮食的
④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磁山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⑤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就成为早期的砚
A.①③④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④⑤② D.④③②①⑤
答案:D
中公解析:步骤一:根据首句来排除部分选项。观察选项可知,要么①为首句,要么④为首句。再看,排在第二句的都是③,由③句的指示词“这些”可知,其前句应是关于“大石器”的表述,而①句论述对象为“人工墨”,由此可知①不应放首句,排除A、C。
步骤二:比较B、D的区别。二者区别在于①、⑤的顺序,①讲的是出现墨,⑤讲的是研墨,应该是先出现墨之后才能研,故①应排在⑤前,D项为正确答案。
3.排除法在推断下文类题型中的运用
运用排除法解推断下文类题型,主要是通过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排除不可能出现在下文的信息。

20140828095807599.png

20140828095807599.png

【例题3】加拿大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
A.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
B.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D.基因失序与天才
中公解析:首句由研究“威廉斯综合症”入手,提出基因失序可能导致天才或精神病,然后介绍了基因失序的表现——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由此可知文段的中心话题是基因失序,只有D项是围绕基因失序展开的。A项属于前文信息,应排除。由“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可知,按照行文顺序,对于“威廉斯综合症”这一概念的解释,应在前文而非本文出现。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熟练掌握以上方法,在做题时不仅有速度更有准确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6 21:31 , Processed in 0.079977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