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ewdu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专业科目综合管理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P><BR>41. B[解析] 行政方法即行政管理方法,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42. D[解析] 行政领导方式是指行政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的风格和行为。行政领导方式的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行为取向划分,行政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以人为中心和以任务为中心两种类型。因此,D项正确。<BR>43. B[解析]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合法行政包含多个原则,其中行政机关的存在必须有明确的依据,包括职能、职权、职责、执法程序、经费来源、法律责任等,这属于合法行政的职能法定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44. A[解析] 依据国家职能的分类,我国将公共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教科文卫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五大类。因此,只有A项属于经济建设支出。<BR>45. A[解析]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部门往往将投资性支出的重点放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46. A[解析]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以颁布特定证照等方式,准许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获得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登记等,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户口登记并不是使行政相对人获得某种资格的行为,因此不属于行政许可,而是行使行政确认权,应选择A项。<BR>&nbsp;&nbsp;&nbsp; 要式行政行为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户口登记必须遵循《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采用符合该条例的形式,因此属于要式行政行为。羁束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方式、条件等,都必须由法律给予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显然,户口登记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因此属于羁束性行政行为。<BR>47. C[解析]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同时是一种基于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作的、不具有强制力的柔性行为。因此,建议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C项正确。<BR>48. A[解析] A项申请形式便民属于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而非基本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便民原则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尽可能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便利,充分保证相对人申请和参加行政复议的权利得以实现。<BR>49. B[解析] 《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本题中,A区食品监督局属于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因此申请人可以向该区食品监督局的本级人民政府即A区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A区食品监督局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即市食品监督局申请复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50. B[解析] 《行政诉讼法》第14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BR>51. D[解析] 秘书工作的服务性是指服务具有稳定性、直接性和广泛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BR>52. B[解析] 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第22条第2款规定,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53. C[解析] 指挥性信息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信息。题干中的“以内部文件、公函等形式”显然不属于政策法规信息,此外AD项显然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BR>55. A[解析] 审核又称核稿,指在拟定的公文文稿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者会议讨论之前,由有关负责人对文稿所作的全面审核与修正。审核的重点是: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B项审批属于收文处理程序。C项是指公文正式印制前,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复核。复核的重点是:审批、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公文格式是否统一、规范等。D项签发是指由机关领导人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BR>56. B[解析] 上级机关批准下级机关的来文,再转发给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通知,称为批转性通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BR>57. A&nbsp; [解析]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9条第1款规定,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R>58. C[解析] 公文标题一般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C项对于事由的表述最为准确合理。<BR>59. D[解析] ABC项均言之有理,可参照修改。本函主要是有关本市内的相关活动场地的事宜,且已经把事情介绍清楚了,故无需说明有哪些特色农产品,故选D。<BR>60. D[解析] 从公文语句的严谨性和汉语语法的角度分析,D项表述最为恰当。</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8

主题

2621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09: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P><BR>二、多项选择题<BR>61. ABCD[解析] 信度,是指使用相同指标或测量工具重复测量相同事物时,得到相同结果的可能性。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正确性程度。二者的关系是:(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科学的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就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4)效度低,信度有可能高。(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BR>62. BE[解析] 根据行政法的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标模式,主要有效率促进模式和权利保障模式两种。A项统一法典模式属于行政程序立法的法体模式,CD项的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E。<BR>63. ABD[解析] 行政组织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行政组织由四大要素构成,即物质要素、精神要素、环境要素、目的要素。物质要素指组织需要的资金、设备、房屋等;精神要素指组织成员行使权力的过程、领导方式、合作关系、职责划分及团体意识等;环境要素指行政组织形成的原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条件;目的要素指行政组织所要达到的任务和目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BR>64. AC[解析]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的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AC项正确。通报和通知属于下行文,函属于平行文。<BR>65. BCDE[解析] 《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BR>&nbsp;&nbsp;&nbsp; (一)处分;<BR>&nbsp;&nbsp;&nbsp;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BR>&nbsp;&nbsp;&nbsp; (三)降职;<BR>&nbsp;&nbsp;&nbsp;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BR>&nbsp;&nbsp;&nbsp; (五)免职;<BR>&nbsp;&nbsp;&nbsp;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BR>&nbsp;&nbsp;&nbsp;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BR>&nbsp;&nbsp;&nbsp;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BR>&nbsp;&nbsp;&nbsp; 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BR>&nbsp;&nbsp;&nbsp;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办理。”<BR>&nbsp;&nbsp;&nbsp;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DE。<BR>66. ABDE[解析] 工作协调是指人们在工作中相互合作、同心协力、配合默契的行为过程。协调的范围一般包括:<BR>&nbsp;&nbsp;&nbsp; (1)决策规划协调,是指行政部门制定各项行政工作决策和规划时的协调。<BR>&nbsp;&nbsp;&nbsp; (2)政策法规协调,是指行政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权限范围内的法规时的协调工作和政策法规本身所具备的协调性。<BR>&nbsp;&nbsp;&nbsp; (3)事务工作协调,是指行政部门内部就有关公文制发、会议安排、工作和生活保障以及行政管理等事宜的协调。<BR>&nbsp;&nbsp;&nbsp; (4)人际关系协调,是指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主要包括个人之间、行政单位之间以及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等。<BR>&nbsp;&nbsp;&nbsp;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E。<BR>67. ACDE[解析] 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公共问题、公共项目、公共利益、公共物品和资源。 <BR>&nbsp;&nbsp;&nbsp; (1) 公共问题。公共管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与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即公共问题才是社会管理的内容。因此,B项排除。<BR>&nbsp;&nbsp;&nbsp; (2) 公共项目,是指依据行政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行为及其过程。公共项目是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BR>&nbsp;&nbsp;&nbsp; (3)公共利益,是指为广大公民所能享受的利益。在充分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应当确立公共利益依法界定的基本原则。<BR>&nbsp;&nbsp;&nbsp; (4) 公共物品和资源,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产品、公共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BR>&nbsp;&nbsp;&nbsp;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E。<BR>68. ACDE[解析] 领导是指在社会组织中,领导者通过影响其属下行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BR>&nbsp;&nbsp;&nbsp; 无论是从领导过程看,还是从领导结果讲,权威性都可以说是领导的首要特性,因为领导权威是领导者得以开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社会,领导权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合法性的确认,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产生的领导,其权力也由法律、法规配置;二是领导人格等凝聚性要素的同力化,即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追随是由于领导者的素质、人格以及领导方法等凝聚性要素对他们的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DE。<BR>69. ABD[解析]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灵的情形包括:(1)政府内生性失灵;(2)政府外生性失灵;(3)政府体制性失灵。其中,政府体制性失灵又包括政府决策体制性失灵、政府组织体制性失灵、政府时滞体制性失灵三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BR>70. ABCDE[解析]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依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从行政相对人处获得一定财务或劳务的行政处理。行政征收一般具有单方性、法定性、公益性、强制性、无偿性和非制裁性的特点,此外,由于行政征收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因而还应具有先定性和固定性,即应按法律规定预先确定的标准收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BR>71. ABCDE[解析]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的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BR>&nbsp;&nbsp;&nbsp; (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任何行政行为均须有法律根据,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或授权,行政主体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为。<BR>&nbsp;&nbsp;&nbsp; (2)裁量性。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这是由立法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变动性、应变性所决定的。<BR>&nbsp;&nbsp;&nbsp; (3)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BR>&nbsp;&nbsp;&nbsp; (4)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行政相对方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这种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就无法实现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BR>&nbsp;&nbsp;&nbsp; (5)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关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BR>&nbsp;&nbsp;&nbsp; (6)公共服务性。是指行政行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而不是使某个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BR>&nbsp;&nbsp;&nbsp;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BR>72. ABDE[解析] 《行政处罚法》第33-35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该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46条、第47条、第48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因此,AB项正确,C项错误。<BR>&nbsp;&nbsp;&nbsp; 简易程序针对的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需进行调查取证。因为,作出处罚裁决必须有事实根据,为此就必须要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是正确作出裁决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不论是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都必须经过调查取证方能正确裁决。因此D项说法正确。<BR>&nbsp;&nbsp;&nbsp; 由于简易程序针对的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行为,处罚额度低,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因此具有方式简便、灵活、快捷的特点,可以节省行政执法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又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程序对行政机关及当事人的影响。因此,E项说法正确。<BR>76. BDE[解析] 在正式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在社交、休闲场合,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以下是具体应遵守的握手礼仪:<BR>&nbsp;&nbsp;&nbsp; (1)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高者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2)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3)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4)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5)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6)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来。<BR>&nbsp;&nbsp;&nbsp; (7)主人应先伸出手来,与到访的客人相握。<BR>&nbsp;&nbsp;&nbsp; (8)客人告辞时,应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BR>&nbsp;&nbsp;&nbsp;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DE。<BR>77. BC[解析]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因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权制定宪法,A项错误。<BR>&nbsp;&nbsp;&nbsp; 《立法法》第7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因此,D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立法法》第56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因此,E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BR>78. AD[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34条第1、3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故A项说法正确。<BR>&nbsp;&nbsp;&nbsp; 该法第41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由此可见,行政许可除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以外,是有地域限制的,B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该法第39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行政许可证件。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行政许可都必须颁发行政许可证件,C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该法第38条规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由此可见,无论行政机关作出准予或不准予的决定,都必须采用书面形式,D项说法正确。<BR>&nbsp;&nbsp;&nbsp; 该法第32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因此E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D。<BR>79. CDE[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36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此,AB项说法正确。 <BR>&nbsp;&nbsp;&nbsp; 该法第47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因此,张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并无需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CD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该法第38条规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因此,E项说法错误。<BR>&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CDE项。<BR>80. CD[解析] 《行政许可法》第38条规定:“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因此,张某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CD项正确。<BR>&nbsp;&nbsp;&nbsp; 信访不属于行政救济途径,且《信访条例》第14条明文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故A项排除。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本案例中,行政机关并无违法行为,故张某无权提起行政赔偿。</P>
<P><BR>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华图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用书《综合管理历年真题及高分强化试卷》,欲了解更多内容,<A href="http://mall.newdu.com/Category_33/Index.aspx" target=_blank>请进入新都商城(http://mall.newdu.com)了解本书</A>。</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11:24 , Processed in 0.06922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