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 <STRONG>二、高分策略<BR></STRONG> 1.看清题干要求。有的题干要求选出有语病或歧义的一句,有的题干要求选择没有语病或歧义的一句。如果因未看清题干要求而失分,就算空有满腹才华,也无济于事。<BR> 2.熟练掌握句子成分的基础知识。因为很多试题是从句子的某种成分缺失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例如:“缺少主语”“缺少宾语”等语病。<BR> 3.不要把语句复杂化。有些句子的语病或歧义很隐蔽,不容易发现,而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考生可能会把某些简单的句子想得很复杂,以至自己都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只需要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就可以了。<BR> 4.培养语感。如果不能够在分析各个句子之后找到正确答案,那么就把各个句子默读一遍,选择出其中你感觉是对的或是错的句子,这就要用到语感。语感是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平时要大量阅读各类文章提高自己的语感。<BR> <STRONG>三、例题精讲<BR></STRONG> (一)病句辨析<BR> 例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 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BR> B. 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BR> C.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年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R>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BR> 【答案】 A<BR> 【解析】 “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动宾搭配不当。其他三句没有语病。<BR> 例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 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BR> B.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BR> C.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很大,安排城镇青年劳动力就业是一项相当繁重的任务<BR> D.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BR> 【答案】 C<BR> 【解析】 A项“统一安排”和后面的“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搭配不当。B项搭配不当,应该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D项的“反而”用词不当,因为这个词的前后两句话并没有转折关系。<BR> 例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BR> A.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人走过的地方都不一定成为了路<BR> B. 一条小船很难渡众生,必须是众人建造的大船才能同舟共济<BR> C. 相信科学的人们绝不会让封建迷信影响了他的思想<BR> D. 大路向天边延伸很远很远,直到遥远的看不见的天际<BR> 【答案】 D<BR> 【解析】 A句“都”字多余。B项“同舟共济”使用不当。C项“人们”和“他”不一致。D项正确。<BR> 例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R> A.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待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BR> B.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BR> C.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BR> D.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BR> 【答案】 A<BR> 【解析】 B项“能不能”和“是”不能搭配,“能不能”是两方面,“能”或“不能”,而“是”只是一方面。C项有歧义,是大家对“偷运木料”气愤还是对“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表意不明。D项前后不搭配,对“事件”不能是“批评教育”。因此A项正确。<BR> 【技巧点拨】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可适用以下几个步骤:<BR> 第一步,要分清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要检查句中分句间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关联词语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否残缺以及有无滥用现象。<BR> 第二步,分析句子的结构。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看句子的主要成分是否残缺,即主语、谓语、宾语是否残缺。其二,看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如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定语与中心词、状语与谓语、补语与谓语等是否搭配合理。还要看同一成分内短语的结构是否搭配正确等等。其三,看句子结构是否混乱。<BR> 第三步,分析句子的用词。应该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看是否有用词不当、词类误用、重复累赘、滥用文言、生造词语等现象。第二,看修饰词排列是否紊乱。第三,看虚词是否用错,包括误用、漏用、滥用和位置错误。<BR> 第四步,分析句子的情理。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语意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BR> (二)歧义句辨析<BR> 例1请找出有歧义的一句,它是()。<BR> A.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BR> B. 在座的教师和同学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英雄的父亲和他的小儿子<BR> C.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BR> D. 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BR> 【答案】 B<BR>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句法结构不固定造成的歧义。B项可以理解为“大家欢迎的是英雄某某的父亲和这位英雄的小儿子”,也可以理解为“大家欢迎的是英雄某某的父亲和父亲的小儿子(即英雄的兄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