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4:11:06

2013省考申论热点:河南平坟复耕事件

  2013年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河南平坟复耕事件
    【热点背景】
    从2012年6月开始,河南省周口市开始了一项为期数月、颇受争议的“平坟复耕”工作。周口市委一名宣传干部称,200多万个坟头先后被平掉。就在平坟运动达到高潮之时,11月1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628号令,对《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进行修改,原规定“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中,“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被删除。该变动将河南“平坟复耕”运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后,先有数十位知名学者发出紧急呼吁,又有数十位河南籍媒体人士提出公开质疑,指出“平坟运动”是一起破坏中国文化、伤害民众情感、激化官民矛盾的严重事件,获得了大多数网民的共鸣与支持。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从人类学角度看,发明坟墓礼葬祖先,而不是将其遗体弃置荒野任由禽兽蝇虫啮噬,是中国文化孝道和仁爱精神的一种体现。千百年来,很多中国人坚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张“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推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必定封坟树木、礼葬祖先并四时追祭和缅怀,蔚为一大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职是之故,他们对于“死有所葬、入土为安”的强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
    事实上,以孝道为核心,围绕坟墓发生的种种有关仁爱、忠义等价值观念和丧葬、祭祀等礼仪体系,尽管不是一种被学界广泛接受或法律明文认可的宗教信仰模式,但却有效解决了生死焦虑问题,赋予短暂生命以永恒的意义,成为中国人最朴素、最广泛、最深厚、最悠久的天然信仰,是一种“不是宗教的宗教”或“超越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具有强韧生命力并高于明文法典的自然法和习惯法,更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动力,所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也。此外,坟墓还是一种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符号。
    [危害]
    基于反传统的激进主义文化立场以及政治运动需要,官方曾发起多次“平坟运动”,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今,河南有关方面既不是出于“反传统”之需要,也不是基于“政治运动”之诉求,而是单纯为了所谓的“扩大耕地”就发起大规模的“平坟运动”,不仅违背了“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义”的治国古训和“封坟护墓”的优良政治传统,而且必将把围绕坟墓发生的价值观念和礼仪体系一网打尽、连根拔起,全盘摧毁当地民众的天然信仰和文化根基,并有可能蔓延至全国,从而给本已十分虚弱的中国文化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今已成为官方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河南省官方每年都会在新郑黄帝陵举行祭祖大典,周口市官方每年也会在太昊陵举行祭祖仪式。这种“只许官员祭祖,不许百姓上坟”的做法,让民众情何以堪?此外,河南官方文件要求三年内完成“平坟复耕”工作,但多数市县却限时各乡镇三天必须完成,并下达类似“官员不平坟停止公职,党员不平坟开出党籍,教师不平坟停发工资”的指令,网上照片则显示多地甚至出动推土机和挖掘机强行平坟,激起民众不满,激化官民矛盾,已经对社会和谐和政治文明造成了威胁。
    [措施]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因此节约耕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红线。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提倡火葬,努力改变传统的土葬和厚葬习俗,保障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点是利国利民的基本政策,需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但是农村传统的丧葬习俗已经在传承了几千年之久,已经深深地深入到民族情怀之中,移风易俗如何与传统文化相适应,充分尊重老百姓的心理感受,体现基层政府的执政艺术。因此,河南周口所推进殡葬改革不应对“如何殡葬”等问题进行干预,应更加关注生者的感受。
    “国内在推进火葬的过程中,也曾经引发民众普遍反对和拚弃,但其结果是为了建立公墓,进行规范式殡葬改革。现下的‘平坟复耕’更要少一些简单粗暴的推进方式,少一些政府的短视行为。政府部门要积极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思维,应进一步包容和理解民众在传统观念、方式上的固有差距,并加以尊重。
    此外,还要正视群众间的思想觉悟差异,在政策上加以引导,采取合情合理的手段进而循序推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矛盾激化。”而作为向传统文化挑战的殡葬改革在推行过程中务必倍加慎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省考申论热点:河南平坟复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