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1 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真题答案及解析中公教育研发团队
1.【答案】B。解析:由句意可知,小邱之前的面试都未成功且现在很沮丧,因此可直接排除表示斗志昂扬的“屡败屡战”和含有成功意味的“屡试不爽”与“战无不胜”,故本题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经济危机”只能是发生科技革命的诱因之一,而不可能“形成”、“产生”科技革命,排除A、D。“导致”为贬义词,放在题干中与语境不符,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C。解析:首先看第一空,“标榜”表示夸耀、吹嘘,多用于贬义,与句意不符。
排除B、D。“表扬”一般是人发出的动作行为,而第二空的主语是“这句调侃的话”,用“体现”更为恰当,排除A。因此本题答案为C。
7.【答案】D。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原因的阐释,故第二分句与第一分句之间应为因果关系,第二空应填“因为”,故本题答案为D。
8.【答案】A。解析:从内容来看,两个“因为”之间是递进的关系,所以第二空与第三空之间选“不仅……也不仅……”更为恰当。“ 希望可以藉由个案为……”后面的内容显然与之前的内容构成转折关系,强调城市决策应从此次木棉风波后吸取教训,因此第四空填“而是”更为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9.【答案】A。解析:由“因小失大”可知,对应“小”第一空应先“斤斤计较”,排除B、D。与“高瞻远瞩”相比,“眼观全局”更能表现全局意识,且与前面的“不拘小节”相对应,表现出了下棋应有的境界。因此本题答案为A。
10.【答案】C。解析: 第一空可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判断。对社会上的骗子骗术,作者的态度显然是否定的,故第一空应填一个偏贬义的词语,排除A、B。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 对应“花样百出”,第二空应填“防不胜防”,故本题答案为C。
13.【答案】B。解析:“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人口承载力越大”说明,区域产业的结构状况影响着劳动力人口的承载力,而非“经济规模”,D 项错误。A 项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排除。C 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在文中不体现,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C。解析:“而这显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我们不能等到中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时才建立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保制度。本题答案为C。
16.【答案】A。解析:本题属词句理解题。第二分句是对第一分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处境化”指的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四个选项中,A 项与之最相符。
17.【答案】C。解析:原文说的是核反应堆“不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并没有说能不排放“废料”,并且“某些类型的反应堆”也只能“使废料减少到最低限度”,故C 项说法不正确。
18.【答案】B。解析:A 项错误,原文只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由此并不能推出“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法律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其中包含着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由此可知B 项正确,C 项错误。D 项错误,原文只说“经典的法学家其实都是政治哲学家……他们关于法与法律的见解往往是在对非法律问题的探究中引申出来的”。
20.【答案】D。解析:作者用“事实上”引出了自己的观点——“1919 年的中国思想界受到了来自南北两大社会思潮的夹击式影响”,D 项的表述与此一致。
21.【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由最后一句可知,A 项正确。由第一句可知,B 项错误。且第二句C、D 两项在文段中没有相关的论述,属无中生有。本题答案为A。
22.【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由第一句可知,A 项正确。B、C、D 三项对应的都是原文第二句。原文只说“个体生命习得这一情感的能力被神经元编码为一段特定时间的‘窗口’”,由此并不能推出B。C 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难以习得相应的技能”,并不是“无法习得”。D 项错误,从原文第二句来看,是道德感的培养存在关键期,而不是个体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存在关键期。故本题答案为A。
23.【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对经济新闻微观切入的好处——增加新闻的鲜活性,紧接着点明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缺点——“这种报道往往又会使读者的感知过于零碎、片面”,末句提出“微观切入时的大局意识就非常重要”。作者在此既指出了优点又点明了缺点,还给出了解决方法,很显然他是在辩证看待对经济新闻选择微观切入。故本题答案为D。
24.【答案】A。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后面的内容是对此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很容易得出A 项为正确答案。B、C、D 三项的表述本身就不正确,是对原文的错误理解。
25.【答案】A。解析:尾句中的“这实在是一个历史误会”指的是西方历史上对中国瓷器的崇高评价是针对官窑的。按照论述顺序,有了“误会”,当然需要澄清。综观四个选项,文段第一句已说明了该误会产生的原因,排除D。C 项“官窑瓷器在民间的流传”与“西方对中国瓷器的评价是针对官窑的”不相关,排除。与B 两项相比,A 项作为澄清误会的证明更有力。本题答案为A。
27.【答案】D。解析:滚筒每走一周的路程为0.54×2π=1.08π,故每分钟行走1.08π×16m,所压路面面积为1.08π×16×1.5≈81m2。
28.【答案】C。解析:6 点报时响了6 声,有5 个间隔,因此每个间隔为4÷5=0.8 秒;11点报时响了11 声,有10 个间隔,故花了0.8×10=8 秒。
39.【答案】B。解析:要剪成面积相同且尽可能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纸没有剩余,则这些正方形的边长是1007 和371 的最大公约数。由辗转相除法可得,1007=2×371+265,371=1×265+106,265=2×106+53,106=2×53,故1007 和371 的最大公约数是53,此为正方形边长。
41.【答案】A。
42.【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的推论是“对人的犯罪行为有影响的出生时间不由人选择,犯罪人不应该为自己所犯的罪承担责任”。B 项则指出出生时间只对人的行为倾向有影响,并不决定其是否实施,严重削弱了题干的推论。
A、C 两项对题干的论述无关;D 项并不能排除出生时间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都不能对题干进行削弱。故答案选B。
43.【答案】C。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由“过去一年狭长风力走廊上的风力下降”得出结论“过去一年美国风力的电力输出比上年大大减少”。C 项是必须的前提,否则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力改变无关的话,则这个论证就不成立。因此答案选C。
44.【答案】D。
45.【答案】B。
46.【答案】A。解析:必然性推理题目。题干“油缸里还有油”是“我们的车还能开”的必要条件,“我们的车还能开”是“油缸里还有油”的充分条件,即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充分条件。A 项的推理逻辑方式跟题干相似;B、C、D 三项均前半句是后半句的充分条件。
47.【答案】A。
48.【答案】C。
49.【答案】D。解析:削弱型题目。工程师得观点是“当地空气质量太差,导致空调运转不正常”,D 项指出,所有的空调在出售前都保证了在当地能够正常运转,也就是说在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下已经经过检测,能够正常运转,有利的反驳了工程师的观点。A、B 两项都不同程度的支持了工程师的反驳;C 项也不能对工程师的反驳进行削弱。故答案选D。
50.【答案】C。
51.【答案】B。解析: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奖惩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故答案选B。
52.【答案】A。
53.【答案】D。
54.【答案】D。
55.【答案】C。解析: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其客体都是相同的。符合这一关系的只有C 项。
56.【答案】D。解析:奸诈和聪明的意义相近,但是前者为贬义词;D 项借口和理由的意思相近,借口为贬义词。故答案选D。
58.【答案】B。
59.【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前后、上下都是相对反义词。符合这一关系的只有D 项。A项是绝对反义词
60.【答案】D。
62.【答案】C。解析: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依次是1、2、3、4,应选择一个封闭区域数是5 的图形;奇数项为直线图形,偶数项为曲线图形,应选择一个直线图形,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这两个条件。
67.【答案】A。解析:每组第二个图形旋转180°后与第一个图形组合得到第三个图形。
70.【答案】A。解析:每行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第三行缺少一个包含直线和两个白点的图形,只有A 项符合。
90.【答案】C。解析:知行合一为王阳明的主要观点之一。
91.【答案】C。解析: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92.【答案】B。解析:《侵权责任法》第83 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93.【答案】A。解析:甲被收养之后,甲与生母之间的血缘关系即被收养后法定的甲与赵某的关系所取代,甲与生母之间不再发生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所以本题中有权继承的只有乙和丙。
94.【答案】D。解析:并州,唐代属河东道,为今山西太原一带,其地精于冶炼,自古以制造锋利的刀剪著称。
97.【答案】A。解析:对于一个机构来说,在培训上的投入实际上属于费用。
98.【答案】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