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1|回复: 3

申论热点解析:传统节日文化回归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8-1-24 20: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表现及原因]
这些年来,伴随着消费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正从“内核”向“形式”流转,甚至庸俗化为吃文化、休闲文化。譬如,中国的传统礼节文化,已经分化成两种“流派”:一是继承表情达意的简单传统,属于“礼义仁智信”的范畴,是一种美好的交际习俗;二是披着礼节的幌子李代桃僵,将“礼”装扮成权钱交易的硬通货,规避权力监督,达成灰色收益,上演“熟人规则”。
当我们在“拼假攻略”中体验休闲时光,当法律逼着人“常回家看看”,那些奔腾在历史长河中的节日意象,早就难以“人月两圆”。细究起来,无非是三种原因:
一是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传统节日文化“不进则退”。面对“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等恶搞现象,节日文化的本真被解构、被稀释,花边叙事反客为主,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失控,与传统文化没能与时俱进地捍卫文化主阵地不无关系。
二是节日文化的传承过于依赖市场,公共文化职能疏于责任与使命。如元宵节只不过是一碗元宵,端午节已经等于粽子节。更多的传统节日都成了应付式的过场或者商家打造节日经济的跳板。
三是节日被物化的背后,对应着物化的权力。节日成了“劫日”,甚至成了各色“潜规则”粉墨登场的最佳时机。这背后,显然是因为更多本该被规制的公权,没有及时关进“笼子”里。于是节日文化成了掮客文化,传统节日散发出腐败的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8-1-24 2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传统节日在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容回避的战略目标,给了中华文化极大的发展机遇。保护、传承和开发传统节日,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崛起和参与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四大传统节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传统节日具有较为突出的调节功能。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是农耕社会的伴生物,集中反映我国民众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可有效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节日具有较为突出的教育功能。以四大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华传统节日十分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对于稳定家庭、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和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传统节日具有较为突出的规范功能。传统节日的主要文化内涵是崇尚自然、尊崇先贤、从良向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伦理,民众生活其中,耳濡目染地接受这些道德理念、生活旨趣、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控制,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无形中支配和影响着民众的所有行为。
传统节日具有较为突出的维系功能。由于各地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类型特征,每个地域的民众节日习俗大致相同,使得传统节日成为维系地域民众心理情感的纽带和载体,它可以使同一地域的民众保持着相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全国范围而言,四大传统节日虽然其活动的形式千差万别,民众虽身处异地,但主要的民俗活动保持了一致性和统一性,使得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上保持了高度的民族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8-1-24 22: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面临的挑战]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效传承着民族文化,保守与强化着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与民族情感认同。然而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传统节日屡遭质疑。作为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精华与节日文化内涵的节日仪式、节日信仰与传说等,如春节社火表演、舞龙舞狮、年画,清明扫墓踏青,端午龙舟竞渡,中秋节馈送礼物与拜月等传统节俗被有意的漠视与边缘化;因而,传统节日渐失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日趋空洞与表层。
改革开放以来,以传统节日为主要载体的民俗文化价值虽然得到重新认识,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应对着经济、社会、文化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民俗文化中国化、地方化、多样化的细节日益弱化。随着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逐渐被现代化城市文明所取代,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商品化程度的日趋提高,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民俗文化的存在基础和发展空间不断弱化,大量民俗文化由于没有得到妥善有效的保护而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毁灭。加之,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世界,国家的文明形态、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民俗文化越来越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文化资本、文化商品的自由流动,但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安全问题。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冲击下,活态民俗消逝流变严重;同时民间文化教育上的缺失与现代时尚潮流文化对民俗的冲击,也使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日趋市井娱乐化、平庸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932
发表于 2018-1-24 23: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策措施]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载体和复合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居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的核心位置。因此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保护、传承,需要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不断创新和发展节日文化的内容内涵和载体形式,积极促进其融入日常生活,形成活态。
第一,政府应对传统节日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的发展给予积极引导。
从国家层面要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如调整节庆放假制度。政府也要积极加强对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一些传统习俗、手工技艺因被边缘化而失传。要积极创设浓厚的节日氛围,让人们在不自觉的文化氛围中受到传统节日的浸染。
第二,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节日内涵的传承。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相应选修课程,通过课堂讲解、讨论,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层面认识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将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要素融于其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传统节日的礼仪活动、文艺作品等,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音乐美术等文艺作品数不胜数,学生不仅可以欣赏文艺作品,还可以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体会。
第三,结合时代要求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该注重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与当下民众鲜活的生活节拍与韵律相协调。根据时代的需要,在节日活动中传承、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现代社会先进文化,建立既有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节日文化体系。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应积极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等内容,为传统节日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第四,加大对节日知识的宣传。
让人们将重心放到节日起源的意义上,而不只是在节日当天吃喝玩乐。比如端午节的民族传统不仅仅只是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不仅仅是吃月饼,寒食也不仅仅只是喝粥食面,更应为世人继承的是屈原、介子推之人所具备的爱国、孝道的情怀。我们应挖掘出、恢复出更多最能代表我们古人智慧态度的方式、感情、以及对智慧结晶的认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09:30 , Processed in 0.090723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