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9|回复: 0

2014河南招警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细节判断题:巧识陷阱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6-28 02: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招警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考试部分,细节题又是片段阅读题型中的必考题型。在做此类题型时,细节题的通常会对选项中细微的部分设置陷阱,如果考生没有敏锐的阅读敏感性很难迅速找出错误,甚至误入陷阱。对此知满天招警考试网针对招警的考试特点,总结出以下选项错误特征:无中生有、正话反说、混淆范围、绝对表述、偷换概念。
    例题1
    黑格尔在《美学》里指出:康德所理解的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存在于人的主观概念里”,席勒却能“把这种统一看做理念本身,认为它是认识的原则,也是存在的原则”。这就是说,席勒认识到这种统一体不只存在于主观的思维中,也存在于客观的存在中:“通过审美教育,就可以把这种统一体实现于生活”。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黑格尔的《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是艺术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
    B.艺术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仅是一种思维存在,而且是一种物质存在
    C.就艺术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黑格尔认为席勒比康德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D.席勒所理解的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知满天答案】C。解析:A选项无中生有,文段是《美学》指出的观点,但不能看出是不是主要内容。B选项偷换概念,文中说的是“存在于客观的存在中”,并不等于是“物质存在”。C选项正确。文中说的是这种统一体不止存在于主观思维中,也存在于客观存在中。选项D混淆范围。
    例题2
    价值的相对主义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便是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善、什么是正当这一系列有关价值的核心标准的模糊和不确定。法律和道德法则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而不是自觉的、天经地义的良知。一方面它们几乎无所不在,另一方面,很多规范却形同虚设,并不为公众所真正信仰,只要缺乏有效的行政权力的监视,人们便会毫无顾忌地违法,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良知义务。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标准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B.现实生活中普遍缺乏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C.法律和道德法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自觉的、天经地义的良知
    D.只有内化为良知的法律和道德法则才能被遵守
    【知满天答案】A。解析:B项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据,无中生有;C项正话反说。D项“只有……才”的绝对表述,法律和道德法则可以通过强制力而被遵守,排除。A项是对文段第一句话的概括,符合文意。故答案为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8 07:20 , Processed in 0.03786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