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0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历史重要考点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17: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目前正是备考的黄金时期,行测历史科目需要大量记忆,显然把整本书记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小,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把重点划出来,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就将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考点进行梳理与总结,以便考生们高效备考,本文重点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
公元386年,拓拔部首领拓跋珪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顺应当时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前期改革(冯太后主持、重点建新制)
(1)整顿吏治。规定守宰的任期要按治绩的好坏决定,不固定年限。实行俸禄制,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2)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露田、桑田),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家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
(3)三长制。486年下令实行三长制。三长就是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是符合中央集权制要求的新型基层政权制度。
二、后期改革(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1)迁都洛阳。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改革。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有利于统治整个国家;也解脱了一百多年来在平城形成的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羁绊和干扰,有利于继续进行改革。
(2)移风易俗。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通婚姻,改变鲜卑族内迁者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
三、改革的意义
孝文帝的改革,是在我国北方各族人民长期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影响、推动下进行的,也是北方民族融合和鲜卑族拓跋部封建化的必然结果。改革的意义非常重大:
(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招引广大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
(三)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把握好以上几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牢要点,这样可以应对各类题型,一定可以成功成“警”。
更多行测相关高分备考技巧 请参考中公教育行测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00:06 , Processed in 0.07876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