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0|回复: 0

联考备考丨职测中言语理解因果关系类的解题方法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3-2-24 1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选择省份                                        请选择城市                                                                                                        立即领取                                                                                                                                      

  • icon-ts4103.png

    icon-ts4103.png

    备考图书                                        

  • icon-wk4103.png

    icon-wk4103.png

    备考网课                                        

  • icon-zx4103.png

    icon-zx4103.png

    疑问咨询                                        

  • icon-st4103.png

    icon-st4103.png

    在线刷题                                                                                                                                                        

    wx024103.png

    wx024103.png

                                                    专属客服答疑                                                                                                                               

    gj4103.png

    gj4103.png

                                                    在线模考-公基                                                                                                                               

    zc4103.png

    zc4103.png

                                                    在线模考-职测                                                                                                                                                     言语理解题目中,有一种主旨概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段重点的把握和理解。考生可以通过梳理文段结构或者确定关键词语去找到重点,但都有一定难度。而关联词,逻辑重点明确且简单直观,考生容易把握,成为主旨概括题考生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结论是重点”这个知识点运用广泛,但由于文段和选项变化多样,成为考生运用的难点。下文将对因果关系的三种正确选项类型及其对应文段特征进行分析,希望给备考的你带来启示。
        第一类:果。
        正确答案仅仅只围绕结论论述,一般对应的结论,主观见解居多,很多时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推断,结论和前文没有必然的先后发生的关系。
        【例】近年来全球油价持续上涨,随着各国原油生产能力的日益提高,全球原油储备资源日趋紧张。据分析人士预测,这一上涨趋势绝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受此影响,尽管汽车已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交通工具,但越来越多的人决定暂缓买车或者开始暂停用车。照此看来,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经营风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增无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预测未来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B. 说明汽车销售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
        C. 探讨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联系
        D. 认为能源行业将逐渐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
        【答案】B
        该题文段重点由“照此看来”引出,是作者基于客观现象的一种推论,属于主观结论,答案一般只围绕结论设置。
        第二类:果的因。
        正确答案表述为:......的因、解释......为何......、......的关键、......的理由等,一般对应的结论,往往属于客观事实,结论与前文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因和果一般都是客观事实。
        【例】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答案】B
        该题重点由最后一句的“导致”引出,陈述美国豆浆价格高于牛奶的事实。结论和原因都是客观事实。答案一般陈述为果的因。
        第三类:因+果。
        正确答案中,原因和结论均具体论述的,对应文段一般是引出某种现象或陈述某个事实,然后对此进行分析或解释,分析部分是文段重点,类似于“之所以......是因为”的结构,选项只围绕原因会让原因失去依托,只陈述事实则不能体现分析,把现象和分析都概括进去的选项才更全面。
        【例】南京在历史上的名字变化或褒或贬,根本源头在于统治者的好恶。不惟南京,同样原因也引发了其他地名的变迁,宋廷平定方腊起义之后,深恨江南百姓造反,艺术修养 最高的皇帝宋徽宗遂在地名上做文章:方腊的两个活动区域,歙州被改成徽州,取的是“徽” 的本意“捆绑束缚”;睦州则被改成严州,意思更是不言自明的。相比之下,朱元璋为避国 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成宁波,已是很“友好”了。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古代帝王在地名方面的偏好
        B. 统治者对某些地域的好恶
        C. 地名变迁背后的政治因素
        D. 历史事件对地名的影响
        【答案】C
        该题重点由“根本源头”引出,是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分析后举例支撑分析出的观点。文段属于事实+分析一类,分析是重点,一般优选因果均具体呈现的答案。
        总之,因果关系找重点时,牢牢把握结论没错,正确选项必须出现结论的关键词,仅仅只围绕原因的选项不选,原因和结果都完整呈现的答案优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16 04:13 , Processed in 0.076689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