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9|回复: 0

2022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之如何把握逻辑填空题的“规律”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22-11-17 2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行测的言语板块,最让考生头疼的可能就是逻辑填空题了。大部分考生的感觉就是,首先就是看完选项我认识它,它不认识我;其次就是就算我认识它,好像也不是很了解它;当然最痛苦的莫过于我了解它,可是我还是做不对。索性不如跟着感觉走,好像还挺靠谱,仿佛回到高中英语的完形填空 。
    事实上,逻辑填空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其实从板块命名就能看出来一些端倪。言语理解与表达,简单解释就是截取片段的理解与表达,那么一切的基础是在什么上建立?当然是片段啦,也就是我们的材料,因此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要从整体出发的逻辑思维。简单的解释,就是我这个词不仅仅放在这个句子用没问题,在这个文段也得非常恰当才行。其次才是我们的积累,也就是词语的基本含义。因此,逻辑填空所考察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分析与词义辨析。
    那么逻辑填空的规律又从何而来呢?如何提高我们在这个板块的做题规律呢?简单概括就是三驾马车:文段整体的把握、能够区分易混词、善于积累。
    我们以今年的国考题来看看我们技巧的适用度。
    1、文段的整体把握:
    (2021国考)发展扶贫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注重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谨防产业“________”。应该看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急功近利
    B.水土不服
    C.削足适履
    D.千篇一律
    解析:打眼一看好像区别不大,如果从整体出发你会发现提示信息很明显。根据“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可知,文段强调要因地制宜,故应谨防产业与当地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出现。此时再去看选项,B项“水土不服”指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符合语境。A项“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C项“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D项“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B选项。
    2、能够区分易混词
    (2021国考)“人民城市人民建”。搭建民意“直通车”,公众“议事厅”,有事好商量,大家来出力,很多工作就能做到________。比如上海能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形成垃圾分类的新风尚,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竿见影
    B.事半功倍
    C.万无一失
    D.尽善尽美
    解析:仔细看看这些词,你就会发现只有B程度不太重,其他程度都不轻。分析语境。根据“比如”可知,靠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海在短短一年内迅速形成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故语境应表达出“有事好商量,大家来出力,很多工作就会容易做些,效果可能会好些”之意。再对比选项。B项“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符合语境。A项“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程度过重,排除A项。C项“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D项“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因此,选择B选项。
    把积累放在了最后的目的并不是告诉大家积累不重要,事实上这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是基础。但是一定要注意,逻辑填空不是选词填空,要能够运用它所要求的整体思维进行思考。掌握了这些,逻辑填空的规律也就熟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30 03:52 , Processed in 0.07408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