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7|回复: 0

2022年国考考前两周行测冲刺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22-11-17 16: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考的硝烟刚刚结束,国考的号角又要吹响,一年一度,上百万人涌向国考的前线,为自己的人生拼搏。在各位小伙伴备考的路上,华图一直在助力前行,希望2022年的国考,各位小伙伴能如愿以偿。那么,在备考的路上,大家是否想过如果只剩两周时间,该如何做最后的冲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国考考前两周行测冲刺战略,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对大家的备考起到帮扶作用。
    行测考查考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以及基本智力水平。行测包含五个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国考行测总题量为省部级135题,地市级130题,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平均每道题的解题时间为53~55秒,这还没计算涂卡时间,按照国考行测题量,涂卡大约需要3~5分钟。由此可见,在这么紧的时间内想做完全部题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考试时一定要有取舍,既然考试时有取舍,那么备考时一样要有取舍,尤其在冲刺阶段,取舍更为重要,冲刺即临阵磨枪,想让这把枪又快又光,就必须懂得“舍得”的道理,合理安排冲刺计划,下面针对各模块,阐述冲刺战略。
    第一、常识判断。常识是行测中最难的模块,需要长时间积累,短期内难以产生质的飞跃,因此,考前两周,不宜花费较多时间备考常识。建议大家准备一下时政,时政是常识中的高频考点,而且适合短期突击,备考效果明显,其他考点,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安排。
    第二、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第二难的模块,也是很多考生放弃的模块。考试中,大多数考生会把数量模块放到最后做,先完成其他模块,最后留出几分钟做数量,能做多少算多少,这种策略没有问题,适合大多数考生,一般而言,通过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考试中大约可以留出六七分钟给数量。很多小伙伴平时对数量的关注较少,主要精力放在言语、判断等模块,但临近考试,可以把关注度移到数量上。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言语、判断等模块已熟练掌握,短期内再想有大幅提升比较困难,而数量模块的掌握相对薄弱,提升空间较大,如果认真准备,短期就会有明显收效。但数量模块内容较多,短期内完全掌握难度较大,且没有必要,按照考试中分配给数量的时间,建议准备基础应用题、工程、经济、行程、几何、排列组合与概率6个考点。
    第三、言语理解与判断推理。言语、判断两个模块应该是众多考生全力备考的模块,这两个模块直接决定行测的成败,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两个模块,如果平时已认真学习,临近考试反而可以略微放一放。打个比方,如果你想从50分提高到70分,可能学习一番,立刻见效,但如果你想从90分提高到95分,就很困难了,即使你努力一番,也未必有效,这就是“高原现象”,这种现象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考前两周,时间较短,“高原现象”难以克服,因此如果你平时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去学习言语、判断,临近考试,反而可以放一放,把精力向其他模块倾斜,否则即使你最后关头仍拼命学习言语、判断,也未必有明显提升,使自己没有高效利用好最后时间。建议大家在考前两周,言语、判断两个模块适度做一些套题,控制好做题速度,将以前做过的错题进行梳理,查缺补漏。
    第四、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每一位考生都会认真学习、认真练习的模块,绝大多数考生掌握的程度都差不多。在最后两周内,资料分析没有必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备考,每天一小时即可,先用半小时做一套套题,再用半小时梳理错题,查缺补漏。
    以上,是我对于临近考试的备考建议,希望对于各位备考的小伙伴有所帮助,有所裨益,祝大家成功上岸。
时间安排
第一周以及第二周前半段时间查缺补漏,按本文的建议安排备考计划,进行复习。
第二周后半段时间除了正常复习以外,每天上午九点至十一点进行一次模考。
    附:考前两周行测备考时间表
    【思维导图】
   

660931-210F2143J09483456.png

660931-210F2143J09483456.png

http://www.huatu.com/2021/0702/file:///C:/Users/huatu/AppData/Local/Temp/ksohtml13224/wps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09:21 , Processed in 0.079748 second(s), 11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