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大家对于自己的备考时间可以做一个更为合理科学的规划。一般来说,备考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论知识,力求学细学精,花费时间较短;第二阶段为题海阶段,考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就需要大量刷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题目当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第三阶段为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考生就需要进行知识的整合,跨题型、跨模块甚至跨科目整合。现在我们就给大家整理一下言语阅读理解部分的重要考点。
阅读理解类的题目测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根据理解的对象不同,我们在基础阶段将这类题目分成了六个小题型,现在,我么们进一步将知识点整合,把阅读理解题分为宏观和微观理解,即中心主旨类和细节理解类两种。
image-20210628105704-13520.png
中心主旨类
下面是中心主旨类题目文段和选项特征以及解题的小技巧:
古今对比文段常考。例如文段整体结构是“以往……现在……”,相比起对“古”的描述,“今”的部分更重要。
逻辑性表达的选项优选。例如“##的原因”,“##决定了##”,“##是##的基础”等类型的表达。
巧找对策。条件关联词、对策词、反面论证等都是对策句的标志词。
巧用主体。利用主体排除法,将与文段主体不一致的选项排除。
尾句结论是重点。文段的尾句如果是用结论词引导的句子,一般为主旨句。
问号引导中心句。设问句的特点是自问自答,答案部分的内容往往是作者想讲述的重点。
尾句指代引导法。尾句中的代词如果是宏观指代,那该句常为主旨句。
【例1】云南是“生物王国”,而且地处大江大河的上游,是江河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曾有一段时间,云南想通过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绕过工业化来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民旅文化。现在看来,如果工业或者相关产业发展不到位,第三产业就没有服务对象,不仅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往往也因缺乏社会经济资源,难以持久维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云南经验证明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两者并举不悖
B. 在云南单纯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环境的作用不大
C. 在云南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较多困难
D. 在云南发展工业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
这个文段是个古今对比的文段,首先引出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接着用曾经失败的经验,得出要想保护环境,就应该发展工业或相关产业的结论。D选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当选。A选项中的“并行不悖”表述错误,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之间是有条件关系的,排除。B、C选项主体缺失,缺少“工业”这个主体,排除。
【例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的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这段话中的倒数第二句为设问句,引出文段的重点,即土豆能协助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C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当选。A、D项没有提到粮食安全,排除;B项没有提到土豆,排除。
细节理解类
总结概括选项常对
无中生有选项出现比例高
对比选项一般不符合原文
科技类文段出现频率提高
【例3】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上,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时代的到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发展受到锂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与锂相比,钠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并且与锂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因而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再一次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较低,虽不太适合应用在对能量密度有较高需求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但适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对成本敏感的低速电动车和通讯基站、家庭储能等领域。
下列选项中,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从经济效益来说,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实惠
B.锂离子电池的昂贵造价是其发展的瓶颈
C.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比锂离子电池广
D.锂离子电池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A选项为无中生有,文中只能知道钠的成本较低,但无法依此判定,钠离子电池的经济效益就更高,因为与经济效益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排除。B选项偷换概念,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瓶颈是锂资源的短缺,排除。C选项无中生有,我们只能从文段中得知两种电池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无法对比出应用范围的大小,排除;D选项是对文段的理解,因为两种电池各有优缺点,所以锂离子电池并不会被钠离子电池完全取代。
以上就是为大家总结的阅读理解重要考点,希望能给大家的冲刺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