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强,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能向管理社会的执行和操作层面倾斜,而政策的研究和提出更多地交给专业机构来完成,政府只负责对专业机构提出的对策进行分析和把关。因此,近几年的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对策的有效性分析成为考查的重点,那么什么样的对策才是有效的呢?
一、对策要有针对性
所谓对策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对策应该与所给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对策实施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对策的针对性,形象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谓的“锁”就是存在的问题,所谓的“钥匙”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你所提出的对策的指向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不相一致,那么你的对策就是无效的。
二、对策要有可行性
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可行的,不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妙谈三千却百无一用是答题的大忌。可行性对策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要符合虚拟人物的身份。虚拟身份就是考生提出对策的立足点。考生必须转换角色,在“虚拟身份”的基础上提出对策,这样才不至于在提出对策时背离申论题目的具体要求。二是要符合政府职能,具体可操作。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任何社会问题的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制定出来的方案能够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即制定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时效,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其五,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定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总之,应试者在构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
悖的因素,使方案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