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0

老师指导:2021年国考行测要会做主旨观点题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22-5-1 2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旨观点题是行测片段阅读当中的必考题型,而总分文段又是主旨观点题中出题人考察次数多,占分比重大的一类行文。如何辨别行文属于总分文段及判断总分文段中作者的重点,相信这是很多考生急切需要了解的。今天华图教育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总分文段,各位考生总是抓不准“总”观点,原因之一:定位错误。“总”的概念理解有偏差,“总”代表的是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文段前文起统领作用的句子但不一定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文段后文一般是围绕此观点进行如原因分析、举例论证、具体阐释来论证文段“总”的,这一部分称之为分论点。原因之二:错选非重点。也就是选择了描述如原因分析、举例论证、具体阐释此类选项。错选是没有理清楚句间关系。非重点内容是为了证明“总”观点成立而存在的。明白了易错原因,对症下药,理清句间关系做出正确选择。下面华图教育通过一道例题来讲解如何抓“准”总观点。
    【例】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答案】D
    【解析】文段一共四句话。首句提出了正常的“社会结构”的概念,紧接着提出了“反结构”的概念:和正常的“社会结构”相对应的,而且介绍了反结构的功能: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作用。然后又告诉你,谁属于反结构呢?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属于。这是文段第一句话,其实就介绍了反结构的概念。第二句引出了中国第一个元宵节,分析句间的关系。这一句放在这是什么作用呢?前一句最后说很多节气属于“反结构”,第二句就谈到“中国元宵节”,那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举例说明。第三句讲“中国元宵节”具有消除人之间的隔阂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作用,从而证明“反结构”确实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后两句话都是在进一步说明反结构中有重要节日,而且这些节日呢可以达到它的一个功能。所以整个文段行文脉络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总观点,二三句举例论证。观点就是反结构及它的功能。
    A选项表述有误。选项表达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一个产物;题干中的表述不是反结构产生了元宵节而是属于反结构。表述不一致。.B.突出了元宵节的功能,但是题干中,引出元宵节是为了证明反结构具有这样的功能。B选项在文中的作用属于举例论证非重点。C.强调的是一个举措,应该发展反结构这样的节庆仪式;但是题干中作者客观的介绍了“反结构”的概念及功能,并未谈及功能很重要从而要发展节庆,所以C选项脱题了。D.题干总观点是反结构及功能,通过举例说明反结构的功能,和题干总观点同义替换。故选择D选项。
    希望各位同学要找“总”行文,在考场中将“准”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5 13:59 , Processed in 0.06858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