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5|回复: 0

2019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高分难 只因条理看不穿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2-21 21: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例上还不够清晰。那为什么问题出在条例上呢?若要想条理清晰又该如何做到呢?且听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析之。
    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在各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归纳概括题目之下的要求中往往除“全面、准确”之外,会出现“有条理”、“条理清晰”、“具有条理”等相关表述。试想,如果考生自己归纳的要点已经很全面,而且表述都是按照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准确规范表述,却还无法得到高分或满分,那么最大的问题也就出在作答内容缺乏条理。在笔者多年的申论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很多学员在归纳概括掌握找点的方法后,却在作答内容条例方面很难突破。因此可见,归纳概括要得高分甚至是满分,条理清晰是关键。
    二、 “条理”的含义
    所谓条理,指的就是知识内容的层次,而其中就要求某一层次内容要在属性、规律上相同或相近,各层次之间有明显的属性和规律的区分。从现实中来开,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说话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方面是有明显的“1、2、3、4”、“首先、其次”等表示并列的数字和词汇出现作为引导,以从整体上表现层次数量;另一方面,对于条理和层次的划分是否得当,还需从内容属性上有明显区别,比如我们在发言时说“1.国家……;2.政府……”,这种看似有条理,实则内容上是有交叉的,因为往往政府就是国家的代表,即同属一类。因此,根据“条理”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归纳概括作答时,不仅需要有明显的序数词出现,还必须在内容上做到明显准确的属性、特征、规律等要素区别。
    三、常用条理分类方法
    为方便大家在申论归纳概括中快速有效对要点进行条理层次划分,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根据多年来对申论真题材料的研究,结合政府工作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类方法,以飨广大考生:
    (一)主客观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是将内容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而在归纳概括原因、条件、因素等内容时可根据材料要点主客观属性进行相应划分;
    (二)主体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涉及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国家)、社会等类别,在归纳概括题目所用材料中,若出现上述主体的相应提示,考生可根据相应主体来进行划分;
    (三)范围分类法
    该类方法从宏观、中观对社会各领域范围进行划分:
    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
    农(林渔牧)、工业(建筑、制造)、第三产业(服务、IT、金融)(产业)
    中观:衣、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
    农民、商户(企业家)、教师、公务员……(职业)
    近年来申论宏观话题考察较少,主要考察中观主题,因而中观分类法中民生领域需多加理解记忆;
    (四)层面分类法
    该类方法主要来源于社会实际和政府工作,包括思想意识、技术操作、监督处罚、制度体系等方面,该类方法多在归纳概括原因和对策中出现;
    (五)材料逻辑法
    如果说以上四类条例划分方法有较强的预设性,那么根据材料逻辑来划分条理层次就更加稳妥。该类分析方法遵循以下原则:
    1. 同则材料各段落主题一致,则合并为一类;
    2. 同则材料出现明显并列词,如“同时、另外”等,则可以并列词为界限划分要点。
    中公教育专家介绍的以上方法需要广大考生在实际练习中多加以检验,若能强化认识理解,对归纳概括拿高分必有裨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27 07:25 , Processed in 0.09967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