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6|回复: 0

2019国考申论备考指导:从逻辑脉络的角度透视材料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11-19 19: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三年,感叹国考申论材料“太难”的声音此起彼伏,让广大考生无所适从,产生畏难情绪,很多考生不是自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另谋他路”,就是“挑灯夜读,再战国考”,仔细研究近六年的国考材料,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为广大考生寻找一个良策,解决此问题。
国考材料主题千变万化,常涉及哲理性话题,晦涩难懂,但是近几年的国考材料逻辑却固定不变,出现答案要点的位置也是有迹可循,所以学会梳理材料逻辑,得出答案要点,成为考生复习国考申论的捷径。
一、国考材料常见宏观逻辑
(一)2015国考市地真题材料节选
某市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好政策”为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
A: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
B:确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政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C: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
D:美国在如何推动民众参加养老保险计划方面,可谓费尽苦心……。
E:我的老家有一个亲戚,是区里某个部门的副局长……:。
F:……“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G:……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反映的正是这种理念。
(二)宏观逻辑在找点中的具体作用
以上节选的真题材料的逻辑在国考材料中多次出现,这种逻辑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段:重复题干内容/介绍背景/引出主题【作用:寻找总括句;引起下文】
第二段:段落以并列内容展开,常见的并列内容有
案例1,案例2,案例3……
网友A,网友B,网友C……
观点1,观点2,观点3……【作用:通常几个并列,几个要点,会让找点更加具备针对性】
二、国考材料常见微观逻辑
(一)2017国考副省真题材料节选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二)微观逻辑在找点中的具体作用
寻找材料中的微观逻辑,实际上是关注材料中的关联词,将以上材料抽象出来,
其实,……。譬如,……,就是说,……。我们知道,……更为重要的是,……。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另一方面…………。【作用:关联词将材料分为几部分,通常每部分都会出现答案要点】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梳理材料逻辑相关的问题,总而言之,国考申论材料逻辑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梳理常见逻辑,可以帮助考生快速理解材料,寻找答案要点的位置,以此辅助考生学习申论,提高学习效率,一举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6 18:42 , Processed in 0.07325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