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0

时政热点:名家作品被换鸡汤名,不必过于担忧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7-18 2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名家作品被换鸡汤名,不必过于担忧。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这些看上去像“鸡汤”的书名其实是如假包换的名家之作,基本为选集或合集,作者是汪曾祺、丰子恺、萧红等大家。编辑们认为这类书名更受欢迎、更浪漫,但改成这类“鸡汤”味十足的名字的名家作品的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7月13日中新网)
既然是“媚俗”,说明这些名家作品被改名字只是为了取悦于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俗”,是“俗”吸引它去“媚”,而改名本身并不是导致“俗”的原因。所以,问题恐怕还是出在现实生活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需求创造供给,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有需要通俗的、鸡汤的书的读者,才会有取个鸡汤的名字把名家作品打扮成鸡汤书的编辑。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不同的人读书的兴趣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读学术类的书、读经典名著的人,无论是在识字率较低的古代,还是在教育极大普及了的现代,在经常阅读的人里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阅读通俗作品。所以,《读者》、《故事会》之类的通俗杂志很畅销,满满都是鸡汤文章的书也能卖出个现象级的销量来。而且,现在我们说的四大文学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在古代其实也属于通俗小说,像明朝的《三言二拍》系列,更是通俗中的通俗。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所谓的娇情媚俗的书名,之所以这么取名,是为了在年轻读者那里更受欢迎。如果这样的名字真的能够让更多年轻读者捧起、翻开并且阅读这些名人经典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了,改名之后差强人意的市场表现说明,传统名家作品即使自我打扮一下去媚一媚俗,也未必能产生多么好的效果。诗仙李白有两句话,叫作“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给名家的书取个鸡汤名字的编辑和出版社,恐怕都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市场表现不好并不影响它们的价值,也不影响它们在属于自己的特定的圈子里继续受到推崇,并且继续在各类课本、选集和经典推荐书目里占有一席之地。其实这就够了。名家经典就是这样,喜欢的人再怎么都会喜欢,不喜欢的人再怎么变也不会喜欢。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了,也不必担心那些书名和内容都很“鸡汤”、“媚俗”的书会取代名家作品的地位,大多数通俗的东西都是速朽的,能够像古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脱颖而出的,肯定是凤毛麟角。如果有,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啊。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楠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02:49 , Processed in 0.058023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