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时政热点:雨季又来,城市如何不“看海”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8-7-17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雨季又来,城市如何不“看海”。
从16日凌晨,北京全市迎来大范围降雨,大雨导致北京怀柔、密云等区的部分山区多条道路中断。持续的降雨天气,北京又启“看海模式”,下水盖被冲开,水柱直冲上天,回龙观城铁桥下积水严重,数辆汽车淹没在水中无法前行。(7月16日《新京报》)
7月15、16日,北京发布暴雨预警,华北地区不少城市都遭遇了暴雨袭击。电视上、网络中、朋友圈里,到处都开启了“看海模式”——地铁逼停,公交车进水变船,桥洞“吞”车,多城区积水成“海”。内涝成为一些城市挥之不去的“心病”。我们在向那些坚守在防汛抢险一线的人们致敬时,更要反思关于城市“看海”的诸多问题。
暴雨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如今只要听天气预报有大雨预警,市民多不敢贸然出门。公众的担忧,源于那些特大暴雨制造的灾难记忆,也源于对城市排水设施和政府应对抗灾能力的不信任。光鲜亮丽的地上世界,往往经不起一场大雨的检验,在狼狈不堪中现出“原形”,招致民意的普遍不满和诟病,一次又一次透支着人们对管理者的信任。“逢雨必涝,遇涝则瘫”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些城市一道难以摆脱的“魔咒”。
每次发生“看海”景观后,都会有人问责,也有媒体尖锐的质问相关部门为何“年年会看海?”公众愤怒,领导尴尬。尽管我们已然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管一些城市也已经积极探索城市治水新模式,并频繁整治水患,但暴雨来临,效果依旧不明显。反复内涝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对排涝考虑不周,下水管道建设滞后带来的历史欠账太多。同时也突出反映出水务、规划、城建等部门解决前述历史欠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存在偏差。
在不少地方,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地下排水不畅、地铁防涝措施不足、地下管廊建设迟滞,既折射出一些地方错误的政绩观,更呼唤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需要尽快补上。而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不仅仅是改造和拓展一下排水系统那么简单,它需要理顺现有分散、混乱的相关管理体系,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需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事先的统筹规划,需要综合治水等等。
同时,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也考验着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在暴雨中,如何确保公共交通不瘫痪、道路交通基本顺畅、保障蔬菜等重要商品市场供给和价格稳定、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好预案,精心安排。同时及时把雨情、出行隐患路段、正确避险措施等信息有效传播出去,防止传谣信谣,也能给人们吃颗“定心丸”。
让城市不再“看海”, 不仅事关一时一地的民众与社会少受伤害,更事关对“赊欠式”发展思路的警醒和反思,事关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情怀。期待更多的城市在下一个雨季来临前,主动作为,未雨绸缪,让城市不再“看海”。
文/谷雅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04:49 , Processed in 0.05984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