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消费者不是“电商专供”乱象的质检员。
作者:程彦暄
高文(化名)是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他曾经在网上买了某品牌的全自动洗衣机。但是在线下实体店找不到这一型号的洗衣机。一家服装品牌专卖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他们线上线下销售的产品不一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线上与线下相比,似乎线上便宜,但实际上有些是先涨价后降价,这种价格欺诈行为的存在有时也会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以为得到了便宜。(7月2日 澎湃新闻)
让消费者“擦亮双眼”,乍听之下没什么毛病,然而仔细琢磨,电商平台颇似在有意逃避责任。试想《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唐僧一再被抓,难道他的徒弟们会说:“请师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吧,这样就能辨别妖怪。”若真如此,唐僧岂不是还要练一身本事。试问,其徒弟还有何存在价值呢?
同理,消费者不是质检员,更不是专业打假人,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们各有属于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辛苦工作,获取劳动报酬,进行相关消费。此时在网上买到了烂货、水货甚至假货,这不是消费者不辨真伪的责任,而是销售平台把关不严、监管不力之责。
平日里,我们在商场购买一些商品,当有问题时,首先可以去找销售方来处理解决,若销售方离开了此地,则商场会义不容辞承担相应责任。现实如此,网络平台亦应如此。既然赚着消费者的钱,就不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观地看“热闹”,诚如京东刘强东打假,便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表现。
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更高性价比再正常不过。虽然有句俗话这样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然此中的“便宜”并非意味着买到的就应该是假货,是残次品……即便是再便宜的商品,其首先也必须是通过国家质检的达标产品,其次应当手续齐全依法销售,最后承诺并执行好相应的售后服务。
故而,无论在现实商场还是虚拟网络平台,凡是在售商品,都必须是“达标正品”,这不仅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销售平台分内职责所在。让消费者在自己的“辖区内”买到山寨货、残次品,就意味着“管理事故”,这既是消费者的愤怒,也是平台的悲哀。
正品意识、辨别之法,与其说是每位消费者的购物“必修课”,不如说是平台的失职、失责、放纵倒逼的消费者不得不学会辨别。如若平台严格把好了准入关,试问消费者还有什么必要去分辨真伪优劣呢。此时,消费者只需要随心购物、放心消费、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足矣。
市场上,本不需要消费者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只不过假的、坏的、差的多了,才不得不“擦亮双眼”。这不是健康的市场环境,而是病态中的电商平台,唯有切实尽好本分、立足长远、服务当下、严格监管、诚信经营,方能打造出一个健康的购物环境,给人以安全优质的消费体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