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回复: 0

申论写作妙笔生花之关键:全面掌握时政热点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0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论写作妙笔生花之关键:全面掌握时政热点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张成

申论写作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头戏,考生在备考的时候经常会有以下感觉:对材料不够熟悉,脑子里没有权威的、准确的观点,语言不够精炼,分析不够到位,下笔如同在堆砌语句……那么,如何摆脱这种让人纠结的困境呢?关键在于对时政热点的熟悉与灵活运用程度。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教您三步,帮您轻松搞定时政热点,助您在申论写作中妙笔生花。
一、整理事例
热点储备的第一步是要有大量的事例积累,只有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一个事件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社会事件在新闻报道中一般都很长,具体的细节我们不需要了解太多,主要是能把握其核心内容,以便在文章中运用。
【示例一】
2009年6月7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利民辐照厂辐照装置运行时货物意外倒塌,导致放射源保护罩倾斜,钴-60放射源被卡住,无法回到水井中。社会上谣传辐照厂钴-60将爆炸,致使人心恐慌,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后来当地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出面辟谣,警方抓获5名造谣者。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另外4人给予治安处罚。从6月7日放射源故障发生,到7月12日网上已是一片热议后,当地政府才第一次发布消息。
【分析】
这段材料将近200字,在一篇1000字的议论文中使用一个200字的事件作为论据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对之进行加工整理。如果在文章中需要使用这个事例作为论据,只需要表述为“在2009年6月河南开封杞县钴-60事件中,因为当地政府没有及时辟谣导致人心恐慌,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对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足矣,然后再根据论点的需要对之加以分析说明。
二、收集观点
对某个热点事件,社会各界都会发表意见、看法、解决措施等等,对热点事件的观点看法进行收集整理也是我们在备考中需要做的工作。收集各方面的观点不仅有利于考生开阔思路,还能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议论文写作中,一些符合政策方向的、与材料没有根本性冲突的观点更是可以直接应用于文章之中。
【示例二】
全国政协委员陈春林说,“低碳”已不仅仅是个时尚的词语,更需要全方位地实践和推进。政府应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到改变发展方式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基础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但这“三低”技术无论如何都不是简单复制就可能得到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在税收、信贷等财政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使低碳经济真正“有利可图”。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傅企平表示,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特别要重视农村低碳系统的建设。“国家应强化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引导农村开发低碳产业,鼓励公众使用绿色材料,倡导低碳生活,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低碳经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无碳、零碳,这是不可能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发展优先,我们先不受这样一种既定目标的限制,我们是要发展优先。对我们来讲,这是不适用的。低碳发展是一个过程,相对于昨天,相对于现有的基础,不断低碳化的过程。我们现在讲的低碳经济,是与低碳化的进程相对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高举低碳经济的旗帜。现在低碳经济是与其他技术不一样,与生态经济不一样、绿色经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低碳经济是有约束的,而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是没有约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高歌,而不应该猛进。”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表示,哥本哈根会议形成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治共识,明确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的方向,也预示着新一轮世界经济竞争和技术变更的开始。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苏伟认为,低碳经济还是一种发展思路、一种发展理念,在中国来讲,要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有很大的困难、很大的制约。所以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发展阶段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的道路。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战略总监李琳认为,“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减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低碳”涵盖了衣食住行,已经深深地嵌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举例说,少买一件衣服,就相当于少排放6.4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生活中每件事都寻求低碳消费方式,这就是低碳生活。
【分析】
以上是关于低碳经济的一个各方观点汇集,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上这样的例子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以上的观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NGO的管理人员等等都包括进去了,但是各种观点之间侧重点不同,有一些观点并不见得是完全正确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要对之进行甄别,去粗取精,选择性地吸收利用。
三、形成体系
要将一个热点形成体系就需要深入和拓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发。深入,就是将一个热点进一步往下挖,看看还能挖出其他什么问题来;拓展,是指思考与这个热点处于同一层面的还有什么相似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合并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同时可能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更是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文化产业要发展,以前的文化体制可能就会有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就会涉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更进一步考虑,文化要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文化遗产怎么办?是作为“产业”来开发利用?还是加以保护不开发?很多问题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热点,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得出不同的答案。这个热点就具有了相当的延展性,在论述文化产业发展的文章中可以使用,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中也可以使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正面、反面、侧面,做到充分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1 18:09 , Processed in 0.08016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