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申论补充阅读材料之半月评论2011年第15期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05: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月评论:拜人民为师
来源:半月谈     作者:秦晓鹰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这段讲话,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流行语了。有人做过统计,在不长的“七一”讲话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00多次。其情切切,可见一斑。
这不禁让我想到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文中,毛泽东把解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甚至生小孩等问题,都与能否构建革命的“铜墙铁壁”联系在一起。当时,有人对此表示疑惑与不解,甚至觉得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事业与这等琐碎小事完全不搭界。朱德为此发出了一句格言式的感慨:好多同志恐怕都忘记了,我们不是为了革命去找人民,而是为了人民才革命!
的确,革命与人民,这个次序是万万不可颠倒的。人民为先、人民至上,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初衷,筹谋一切事业的本源。对于这一原则与宗旨,是真正地承认它牢记它信奉它遵从它,还是对它半知半解半信半疑半依半就,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会产生天壤之别。忘记了人民的所谓革命,只会是自娱自乐的游戏一
实际上,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尚处于非执政党地位时,这个道理很容易讲得通也想得通,因为那时我们的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旦脱离人民群众,随时都有生命之虞。但是,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当党已处于执政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当党已经历史地成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时候,人民至上这个道理,在历史角色发生转变面前,它的紧迫性往往在新的实践中容易被疏忽、被弱化。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党的成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知识结构、人文素养上已经有了相当大提升的时候,能否紧紧地依靠人民、能否老老实实拜人民为师,则是一个时时需要警醒的课题,是一个须臾不可松懈的考验。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执政党,她的联系群众的基本内容和自觉意识应该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到的两点。第一点是“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第二点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两点又都可归于五个大字,那就是“拜人民为师”!
拜人民为师的自觉,说到底,来源于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性认识。而脱离群众从根本上说,则来源于英雄史观、救世主史观。只有从本质上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才会成为人民群众恭恭敬敬的小学生、
具体说来,首先是要牢记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切社会管理者、组织者在社会运行中所计的利弊得失,都必须用一个标准来加以检验与衡量,那就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与之相背,所有英雄豪杰都会黯然失色。而人民群众恰恰就是这个“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社会生产力的主体。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尊重实践,其实就是尊重生产力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而拜人民为师,就是拜实践为师,拜生产力主体为师,这难道不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历史必然吗?!
其次,拜人民为师,也是为了向人民的美丑是非观学习。执政时间久了难免懈怠,当官时间长了有可能失聪。在知人善任与人才选拔上,最令人苦恼的就是“识”人这一关。如果说对学历与技术的考察还可以有硬杠杠.那么对人的品德与操守知晓,几乎无章可循。忠奸贪廉很难识别,最有效的识别明镜,就掌握在人民手中。革命导师列宁在一篇短文中曾经写到:在评价人的时候,在揭露“混进党的”“摆委员架子的”“官僚化的”人的时候……劳动群众非常敏感,很会识别谁是忠实的共产党员,谁是那些靠辛勤劳动过活、没有任何特权、根本不会“讨好领导”的人所厌恶的共产党员。
总而言之,人民是生产力的主体,人民是社会首创精神的本源,人民是鉴别真伪的试金石,人民的实践是客观真理和历史规律隐于其中的载体。正因为如此,只有真正地尊重人民,只有真诚地拜人民为师,中国共产党人才会获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执政根基。这是比任何政绩都重要的大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0 12:15 , Processed in 0.057125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