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让无处不在的排比句为文章添彩

[复制链接]

18万

主题

18万

帖子

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2579
发表于 2016-6-23 05: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申论文章写作不仅要立意精准,结构明晰,论证有力,同样也要求表达流畅,甚至生动,若能够在文章写作中使用排比,无疑能够为文章增色。为此,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大家介绍和示范文章中排比运用的方法,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体会,并运用到文章写作中,从而让无处不在的排比句为文章添彩。

一、开头运用排比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要想写出一个有爆竹骤响之势的文章开头,排比句式本身齐整、对仗的句式无疑是首选。在开头引入话题处,分析过渡处和亮明观点处,若能使用排比,何愁开头不“碾压”考官。
【示范】
从上古的洪水传说到周商的烽火诸侯;从秦汉的史家笔墨到三国的羽扇纶巾;从魏晋的诗酒风流到元明的戏台话本。直到近代的历史沧桑,文化的兜转传承,国运的起落沉浮,通过传说和故事走到我们身边,让历史变成流动的画面,让文化变成深远的记忆。当下,我们力图建设文化强国,形成家国梦最好的拼图,真正要做的不仅是宏大的战略构想,还需要契合于时代的中国故事,因为只有故事更易于贴近民众,更易于形成记忆,更易于开展交流,所以繁荣文化实现家国梦想,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
【中公解读】
文章开头共使用了三次排比,读来酣畅淋漓之余,也不由被考生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所折服。第一次排比是通过对历史中中华文化故事的罗列,引出话题。第二次是对近代历史背景的阐述,承接背景进行过渡。第三次是对故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分析,从而鲜明的亮出观点。三次排比,极富画面感,极富表现力。
考生可以借用这种“从--到--,从--到--,从--到—”的开头句式,对材料内容或相关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进行排比。在分析部分可以借用“更易于--,更易于--,更易于--”的句式,相关观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进行排比。
二、论证运用排比
什么是论证?论证是说理的过程,是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观点、表达思想、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个过程。高技术含量的论证就是与论据紧密结合、推论客观准确的论证。文章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子和讲道理,要想让论证更加有说服力,不妨通过在讲道理和举例子中用上排比。
【示范】
“归零”体现的是革故鼎新的一种气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万事万物都应适时而变,而这种变,则需要归零,需要一种勇气。假如商鞅没有那种气魄,不对秦国传统政治、军事等制度进行“归零” ,大力推行变法,难么秦国也不会强盛,最终不可能统一六国;假如邓小平同志如果缺乏勇气,不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归零” ,难么改革开放将难以实施,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还将度过一个漫长的“适应期”。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光绪帝能有一种”归零“清廷腐朽势力的大气魄,那么戊戌变法就不会失败,近代历史上的中国也不会弥漫悲歌。 “归零”是破旧立新的金钥匙。只有具有“归零”的意识和勇气,才能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好。
【中公解读】
本段为了论证归零体现的是革故鼎新的气魄,选用了非常典型的三个示例进行排比,分别是商鞅变法、邓小平改革开放和光绪帝的戊戌变法。通过对三个示例进行排比以及假设论证,让文章的论证不仅有说服力,更有极强的可读性。
三、结尾运用排比
一篇好的申论文章起笔有千钧之力,收笔有泰山之重。因此在结尾处也不可掉以轻心,马虎对待。其实在结尾处,考生完成可以再一次“炫技”,通过排比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对通过排比对文章主题进行展望和升华。
【示例】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凝聚起最广泛的生态共识,汇集为最强大的生态合力,我们就一定能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建成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
【中公解读】
通过排比展望未来,让我们看到了考生善始善终的态度、自然流畅的表达,更让我们看到了考生对解决该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排比这种修辞不仅是申论文章写作的良弓利器,还是提升表达的良方灵药。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思,多记,多练,从而将这种熟悉的修辞手法,运用到申论写作的每个环节和部分,为高分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关注中公教育官方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公考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7 03:50 , Processed in 0.07312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