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6|回复: 0

【10月25日解析】2017年事业单位公基每日一练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10-25 16: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阅读:【10月25日】2017年事业单位公基每日一练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生产出来的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照各自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生产要素的提供和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分配关系,财产性收入属于初次分配。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调节。
    A项,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故A说法正确,排除。
    B项,银行信贷是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故B说法正确,排除。
    C项,国有经济初次分配中,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因此工资分配属于初次分配,故C错误,当选。
    D项,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由此,实现了再分配。故D说法正确,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互补品。所谓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幅度所引起的另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幅度。根据交叉弹性的正负,可将消费品分为:互补品和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当两种消费品必须互相配合使用时,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此时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替代品是指当两种消费品可以互相替代时,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此时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A项,照相机和胶卷是必须互相配合使用,如果其中一方需求量上升或下降,则另一方也伴随前者,属于互补品。故A正确,当选。
    B项,洗衣机和空调,两者的需求关系并没有直接联系,既不属于互补品也不属于替代品。故B错误,排除。
    C项,苹果和梨子属于替代品。故C错误,排除。
    D项,猪肉和鸡蛋两者的需求关系并没有直接联系,既不属于互补品也不属于替代品。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药材。A项,地龙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中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是镇心安神。地龙属于动物类药。故A错误,排除。
    B项,决明子是“决明”的种子,为常用中药,种子入药,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的功能;牛黄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肝脏的胆结石,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牛黄属于动物类药。故B错误,排除。
    C项,田七是一种名贵药材,人参属植物,具有独特功能的人参属中的优异品种;茯苓是一种菌类植物,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因此两者都属于植物类药材,故C正确,当选。
    D项,阿胶为传统的滋补、补血上品,是以驴皮为主要原料;蝉衣别名蝉壳、知了皮,蝉衣的功效是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两者属于动物类药材,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诗人。能与其吟诗作对的只能在宋代文人中选择。
    A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选自《登高》,作者杜甫,唐代诗人。故A错误,排除。
    B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选自《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故B错误,排除。
    C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选自《鹊桥仙》,作者秦观,宋代婉约派一代词宗,与苏轼同属一个朝代,故C正确,当选。
    D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选自《离思》,作者元稹,唐代诗人。故D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纪年法。题中的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A项,文景之治属于王公年次纪年法。故A错误,排除。
    B项,开元盛世属于年号纪年法,故B错误,排除。
    C项,安史之乱是唐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被冠以安史之名,不属于干支纪年法。故C错误,排除。
    D项,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戊戌年,符合干支纪年法。故D正确,当选。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4 22:18 , Processed in 0.05746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