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0|回复: 2

2018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积累:表示“对立关系”的词语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9-13 14: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推荐:2018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积累:表示“对立关系”的词语,知满天教育祝您考试成功。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辨析及应用】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对等或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地回击。用于争论。属于褒义词。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和。
    ★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
    ★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共性】
    都有二者关系对立、关系不好的意思。
    【差异】
    1.感情色彩。“针锋相对”是褒义词,其他三个词语都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2.范围。“势不两立”可以用来指敌对的人和事之间的矛盾或仇恨,范围较大;“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只能指敌对的人之间的仇恨,范围较小。
    3.程度。“水火不容”“不共戴天”都指人与人之间有仇恨的对立关系,但二者表现的仇恨程度有区别。“水火不容”形容有仇恨的双方不能在一起;“不共戴天”形容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感情程度更重。
    对于那些反动言论,我们必须做针锋相对的斗争。
    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解析:例句1对于反对言论做出的斗争是正义的、正当的,所以应该用一个褒义词来修饰斗争,所以只能用“针锋相对”,而且“针锋相对”更多的是用来形容争论、辩论的;例句2“楚”“秦”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描述的是两个事物,一个强,另一个一定是弱,强调两者不能和平共处,所以只能用“势不两立”;例句3中根据“亘古未有”和“壮举”的提示,表达的感情程度很重,需要用一个程度与之相应的词语,所以只能用“不共戴天”。
    【自成一家】【壁垒分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
    【辨析及应用】
    ★自成一家技艺、思想、主义等有独到之处,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形成一派。
    ★壁垒分明比喻对立双方界限非常清楚。
    ★各自为政各自行使各自的政令。比喻步调不一致,各行其是。
    ★条块分割条:指的是由中央直属部委自上到下的一种指挥体制,如国家税务局对各级税务部门、国家工商部门对各级工商部门的指挥。块:对地方行政当局统管的某一区域全部行政行为的一种描述。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地分割成不同的领域。
    【共性】
    都有关系不密切,各自不相关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456
发表于 2017-9-13 15: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异】
    1.对象。“各自为政”的主体是人,其他三个词语的主体都是物。
    2.侧重点。“自成一家”重在指学术、技能上与众不同;“壁垒分明”“条块分割”重在指不同领域的界限。
    3.范围。“壁垒分明”指界限非常清楚,范围大;“条块分割”指国家分割后的界限,范围较小。
    他们俩是我们科室的领导,两人在布置工作时各自为政,总凑不到一起去。
    鲁迅文章的内容和技巧都自成一家。
    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壁垒分明,两派意见各不相让。
    解析:例句1中的主体是“两人”,所以只能用“各自为政”;例句2中的主体文章的内容和技巧,所以只能用“自成一家”;例句3中主体是两个派别意见各不相同,界限明显,所以只能用“壁垒分明”。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辨析及应用】
    ★南辕北辙本要往南边去却驾车向北。比喻行动和目的截然相反。
    ★背道而驰向着相反的道路奔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也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的方向走。
    ★适得其反结果与愿望恰好相反。
    ★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
    【共性】
    都指取得相反的结果。
    【差异】
    1.对象。“背道而驰”除了指背离自己的正确目标以外,还有与其他事物方向不一致的意思,其他三个词语都是指与自己的目标或愿望不一致。
    2.用法。“南辕北辙”在句中可作定语、宾语;“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3.程度。“适得其反”指结果与愿望完全相反,程度较重;“事与愿违”指事情结果与愿望方向不一致,程度较轻。
    面对现实的压力,有时想法和做法不得不背道而驰,真是无奈。
    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再刻苦认真,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不料后来事与愿违,现在这点局面小得很,应酬不开。
    解析:例句1中的对象是“想法”和“做法”,是指两者之间的方向不一致,所以只能用“背道而驰”;例句2中缺少的成分是宾语,所以只能用“南辕北辙”;例句3中“后来”提示,事情发展初期跟预期是一致的,而且“现在这点局面”也提示事情的发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只是跟预期有一定的差距,语意较轻,应用一个程度与之相应的词语,所以只能用“事与愿违”。
    【相去甚远】【大相径庭】【扞格不入】
    【辨析及应用】
    ★相去甚远互相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和距离。
    ★大相径庭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截然不同。
    ★扞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共性】
    都有意见不合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418
发表于 2017-9-13 16: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差异】
    范围。“相去甚远”用来表示两者或多者之间的距离;“大相径庭”主要用来形容事物区别明显;“扞格不入”主要指意见、看法不同。
    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
    问题在于现实与愿望仍然相去甚远。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冷眼旁观】【漠不关心】
    【辨析及应用】
    ★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救助,而采取观望的态度。
    ★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冷眼旁观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又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共性】
    都有不关心、不相关的意思。
    【差异】
    1.范围。“漠不关心”的适用范围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冷眼旁观”的适用范围是物;“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适用范围是人。
    2.用法。“冷眼旁观”在句中作谓语、定语和状语;“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和定语。
    3.程度。“隔岸观火”指人有危难不加救助;“袖手旁观”指别人有困难不予帮助;“隔岸观火”的程度更重。
    学生对教科书中出现的古人及古人的故事都漠不关心,只一心追求考试得高分。
    我们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冷眼旁观看着别人堕落。
    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我们应挺身而出,而不应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
    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极力帮助,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解析:例句1中的对象是“古人”和“故事”,所以只能用“漠不关心”;例句2中缺少的成分用来修饰“看着”,是状语,所以只能用“冷眼旁观”;例句3中,强调的是“危难”,程度较重,应该用与之程度一致的词语“隔岸观火”;例句4中,强调的是“困难”,程度较轻,应该用与之程度一致的词语“袖手旁观”。    以上就是知满天小编整理的2018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积累:表示“对立关系”的词语,更多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请关注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如有疑问可咨询:知满天北京分校教育联系电话010-62768789(24小时)、82319088。知满天北京分校官方微信号(beijingzhimantian)感谢您的关注。推荐您加备考QQ群:5156454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7 01:05 , Processed in 0.09260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