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0|回复: 0

公务员面试指导:因果关系在哲理题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31 21: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常说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继,而“因果关系”是揭示客观世界中存在普遍联系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因为哲理题的内容一般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自然规律等普遍联系的事物为主,所以我们在提出观点时,可以运用“因果关系”的思维,找到题目中的“因”与“果”,分析其内在联系,结合题目信息得出观点。
    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因果关系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应用形式:
    一、一因一果
    “一因一果”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形式,指一个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一个结果,我们可以找到题目中的原因或者结果并加以分析,直接提出观点。
    例如:“鸟儿的翅膀再漂亮,没有空气也无法展翅高飞,你怎么看?”
    结合题目,我们可以看到产生“鸟儿无法展翅高飞”这个唯一结果的原因是没有空气,翅膀的漂亮与否并不是原因之一,所以这道题目强调空气对鸟儿展翅高飞的重要性,而空气对鸟儿高飞来说是一种客观条件,所以这道题目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展翅高飞,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二、一因多果
    “一因多果”指同一种原因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将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来提出观点。
    例如:有人说:“人比人气死人”;有人说:“有比较才会有动力”。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是怎么看待“比较”的?
    这道题目中,两种说法虽然都是“比较”,但是比较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所谓的比较,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人和人比较到底是“气死人”还是“产生动力”,差别就在于比较的时候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要想把比较化为动力,我们就必须理性地面对比较产生的差异,并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如何缩小差距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7 07:44 , Processed in 0.071534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