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3. 《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24.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说法深刻揭示了()。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 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C.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5.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6.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D.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27.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做事情要掌握分寸B. 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 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28. 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
A. 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 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
C.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9. 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
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
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31.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D.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为()。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要正确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3.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4.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