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7|回复: 1

2017年公共基础知识高分进阶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629
发表于 2017-7-31 1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3. 《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B?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升自身素质
    24.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说法深刻揭示了()。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 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C.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5.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6.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D.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27.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做事情要掌握分寸B. 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 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28. 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存在很多为了一己私利践踏职业道德、
    社会公德等各种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提倡“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说明()。
    A. 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
    B. 正确价值观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
    C.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9. 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
    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
    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
    B.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31.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D.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为()。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要正确认识世界
    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3. 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4.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质暴露是一个过程
    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认识是一个过程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84
发表于 2017-7-31 12: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23. BCD[解析] 曾子的话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A强调客观条件,排除A,选BCD。
    24. ACD[解析] B项“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明显错误,也与C、D两项表述矛盾,所以可以用排除法排除B项。
    25. ABCD[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作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选项A、B、C、D所表述的哲理在这句话中均有所体现。
    26. ABC[解析]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运动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故选ABC。
    27. AC[解析] 统一加碘导致“补碘”过量的现象,体现了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不同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B、D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C。
    28. BD[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也要发生变化,因此重提“厚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厚德”属于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有助于引导社会良性运行。故本题选BD。
    29. ABD[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分为两种情况: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C项错误,本题选ABD。
    30. ABCD[解析] 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物质的力量或物质的关系,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同样说明社会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31. BCD[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32. BC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3. ABC[解析] D选项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34. ABCD[解析] 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9 16:12 , Processed in 0.062201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