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0

省考言语理解表达:专项训练之片段阅读(10)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许多文人雅士通过为自己的书房命名来言志寄情。梁启超的书房命名为“饮冰室”,语出《庄子·人间世》,形容内心忧愁焦灼,欲饮冰镇之。
    从“饮冰室”的斋名中可以体现出( )。
    A.室主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B.室主过人的才华和机敏
    C.室主失望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D.室主对庄周的敬仰之情
    7.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8.鲁迅和青年们谈话,不爱用教训口吻,从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鲁迅对青年的教导,与众不同,追求一种独特的方式
    B.鲁迅对青年进行教育,宽容大度,启发他们自己觉悟
    C.鲁迅对青年进行教育,善于引导,鼓励他们弃旧图新
    D.鲁迅对青年的教导,讲究形象性,启发他们明辨是非
    9.文学家在克隆一个时代横断面风景线的同时,克隆了自己人生的风景线。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一是品察在时代变幻中凸现的人文景观,二是品察他们在时代场景中自身的人格取向。
    这段文字所表明的中心是( )。
    A.文学家肩负着反映时代和展示人生的双重任务
    B.表现时代和展示人生,是文学创作的双重目的
    C.欣赏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了解文学家们的社会人格
    D.欣赏文学作品有认识时代和文学家人格的双重意义
    10.专家们对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应用生物基因技术,反应不一。大部分专家认同一个严肃的想法:发展基因改良植物与“长期但确实的风险”相关。
    下列观点,与“大部分专家”态度明显不一致的是( )。
    A.不能因转基因食品尚未出现严重负面影响,就说它无害
    B.考虑基因改良植物的负面影响,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C.在还没有科学公断时,不应告诉大家某一技术是安全的
    D.呼吁暂缓转基因作物在大范围内种植,是有理由的
    6.A
    【解析】从原文可知,之所以要“饮冰”,是因为内心忧愁焦灼。联系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我们对梁启超的了解,容易想到他内心忧愁焦灼的原因应该是出于忧国忧民,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7.D
    【解析】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故最佳答案为D。
    8.D
    【解析】要抓住这段话中最关键的一句“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暗示”,这样的教导当然是“讲究形象性”的,故选D项。
    9.D
    【解析】这段话中“品察他们的克隆”指的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所以这段话的重点是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而不是强调文学家的任务或创作目的,故选D项。
    10.B
    【解析】文中大部分专家的意思是发展基因改良植物可能有风险,而B项的意思与此刚好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21:49 , Processed in 0.07001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