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之中见逻辑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固定题型,因其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出题形式以及鲜见创新题目,常被冠以中规中矩的印象。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往往会忽视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系统训练,以为凭借以往的语言学习基础就足够了。其实不然,作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型之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在考查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体现其人才选拔的功能,而这种选拔能力的要求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比近两年的考试大纲,我们不难发现,在2011年的测试内容中,对常见题型进行了说明,其中的“逻辑填空”,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选词填空”稍有区别,更加突出了对“逻辑”的侧重。由此,于言语之中见逻辑,应成为备考的思路之一。
    那么,如何在字、词、句、短语以及文章中体现逻辑呢?逻辑是一个抽象思维的概念表述,如何将抽象概念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呢?
    熟悉我们《言语理解与表达一本通》的考生,也许会发现,根据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历年考查情况,我们将题型分为选词填空、片段阅读、文章阅读以及其他考查方式四大类。尽管在2011年的考试大纲中,突出了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考查的要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仔细揣摩这四大类题型,逻辑的脉络清晰可见。
    选词填空·逻辑
    由“逻辑填空”,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考查频率极高的“选词填空”。公考在线老师将选词填空的考查方向分为实词辨析、虚词辨析、成语辨析。而虚词辨析中的关联词语的使用,是逻辑思维书面化的突出表现。以2010年的国考真题为例:
    今天的人类居住在一个空间探索和虚拟现实的完全现代化的世界里,但他们的活动和石器时代的狩猎者的活动基于
的智力本质,例如,在受到威胁时进行对抗的本能,以及交换信息和分享秘密的动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实 不同 B.尽管 同样 C.虽然 不同 D.尽管 类似
    (答案:B。题干中的关联词“但”表示前后语句构成转折关系,故排除A项;由“尽管/虽然……但……”的句式可知,意在说明居住环境的“不同”和智力本质“相同”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
    片段阅读·逻辑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逻辑性,并不是仅仅体现在选词填空中,片段阅读也有所涉及。在公考在线编写的《一本通系列·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将片段阅读的题型划分为七类,其中的分析推断型题目,逻辑思维贯穿始终,需要考生根据片段提供的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这类题目的常用提问方式有:“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旨在阐明”、“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告诉我们”等等。
    片段阅读中也不乏关联词语体现的逻辑性。与选词填空不同的是,片段中不要求考生填入关联词语,而是需要有效的去发现关联词语,并由此得出对片段内容的合理推断。以2011年国考大纲中的例题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B.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答案:C。从文中“尽管……但……”的转折关系可以看出,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拓展。C选项符合题意。)
    文章阅读·逻辑
    文章阅读给出的篇幅通常相对较长,题量也相对较多。可以说,文章阅读是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的综合考查。因此,要充分运用关联词语的逻辑指示作用,利用合理的逻辑思维,在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构架,文章阅读这个“纸老虎”就会不攻自破。
    其他考查方式·逻辑
    公考在线老师将“其他考查方式”分为字的辨析、词的辨析和句的辨析。其中在句的辨析中,逻辑思维可见一斑。
    比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这里属于关联词误用,两个句子不是条件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又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商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这里属于事理上不合逻辑,“仿造伪劣商品”何必要“不择手段”呢?而且“伪劣商品”不存在“仿造”,应改为“制造”,或者将“伪劣”改为“优质”。
    除此以为,不合逻辑的病句还有: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主客倒置等。
    公考在线老师提示:尽管今年的考试大纲中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分析下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暗含逻辑性的题目本来就在我们复习的范畴之内,因此不要产生畏惧心理。通过以上的分析,也凸显出一条作答的技巧——把握关联词语。考生要培养出对关联词语足够的敏感度,在备考中不可忽视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强化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5 15:02 , Processed in 0.07823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