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回复: 0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思路分析和命题规律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2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题量与题型
    (1)题量
    纵观十年国家考试题量变化,可以发现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量构成在整张试卷中的比例稳中有升。从最少的15道题,逐步稳定到40道题。按照近三年的命题思路,在未来的两三的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量将依然是40题。
    (2)题型
    纵观十年国家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型构成,可以总结以下规律:
    第一. 国家考试从来不涉及语句表达的考试内容。
    第二. 篇章阅读仅2003年涉及,说明篇章阅读也不是国家考试的重点题型。而且在未来的国家考试过程中此种题型再次被涉及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 片段阅读为国家考试的重点题型。在未来的国家考试过程中此种题型必然出现,而且题量的构成讲占据绝对化的高比重。
    第四.
选词填空从2007年国家考试开始被引入试卷构成中。虽然仅有三年的考试历史,但是在最临近的前三年的考试过程中,每年必出,而且题量从一开始就占据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半构成,也就是20道题。因此,在未来的几年考试过程中此种题型必然会作为重点题型出现。
    2.考点与能力点
    (1)片段阅读
    依据国家考试考纲要求“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可以明确的总结出片段阅读的主要考点,是紧紧围绕片段的核心内容、细节陈述、言外之意进行展开。不同的提问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试题考点,要求考生掌握不同的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来进行解题。灵活掌握这三个考点对应得能力点,便能够解决占绝对化比重的大部分片段阅读试题。纵观历年的考点变化,关于核心内容考查的考点一直是每年试题的必然构成,比重较大。从2005年到2009年每年的抓大类类试题都占据片段阅读的一半左右。细节推断也就是看小类试题作为另外一个考点的试题,构成比率在逐年下降,从2003、2004年的一半左右题量,逐渐变化到2008、2009年一道都没有。也就是说在近三年的试卷中此类试题构成比重很小,提醒考生注意。与此同时,言外之意也就是表意类试题,从2005年开始出现,有3道试题,到2009年的9道题,已经超越了抓大类试题,异军突起成为了近两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考点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动向。在未来两年的考试中此考点所对应的试题将以占绝对化比重的重点题型出现,提醒考生注意。此外,每年的考试构成也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其他考点,作为综合考察考生此部分能力的补充。比如:标题类试题、指代类试题、划线类试题、排列组合类试题等。需要考生在灵活掌握主要能力的基础上,扩展综合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2)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的考点和解题思路较为多样,难易程度也较为多样。但是纵观连续三年的选词填空的试题构成,可以发现最大的一个变化规律就是,关于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的考察比重越来越大了。2007年成语仅为2道题,2009年增长大11道题,已经超过了选词填空试题总量的一半。可以确定在未来几年的公务员考试过程中,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作为选词填空的一个最重要的考点。为什么如此?首先成语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享受的独特文化,它是我们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特别值得传承和推广。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倾向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这无可厚非。其次,新文化的不断涌现给传统文化带了很大的冲击,如今在以网络语言为代表的新语言逐渐丰富着我们的词汇的同时,人们却逐渐忽视了对传统成语的重视。因此很多成语在使用过程中被误用,有的误用甚至达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知层面,非常值得纠正。正确使用成语必然要建立在正确的理解成语的准确涵义的基础上,顾名思义、望文生义造成很多成语的误用,公务员考试比较倾向于对于此类成语的考查,提醒考生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5 14:53 , Processed in 0.04853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