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7-29 23: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4( 单选题 )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 。
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质疑
B. 狐疑
C. 疑心
D. 怀疑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吉林(乙卷)2010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文段比较简单,考查因果关系。空白处前是原因:遇到挫折。空白处要填入结果:由挫折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不确定,“怀疑”表示心中存疑、不确定。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纠错A选项中的“质疑”强调提出疑问以求得解答,文段中被并没有求得解答的意思。B选项中的“狐疑”指犹豫不决,与文段语意不符。C选项中的“疑心”指猜疑之心,感情色彩偏向消极,与文段不符释义质疑、狐疑、怀疑、疑心
“质疑”指心有所疑,提出问题以求得解答
“狐疑”指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怀疑”指心中存疑
“疑心”指猜疑之心
5( 单选题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保证水资源不被污染,有关法规规定,沿河的工厂不得把工厂污水____到河里。②在这篇不足800字的精致的散文中,作者用____的语言描绘出丁神奇的张家界风光。③我去过江浙一带,几乎每到一个县,都发现那里的博物馆会有一张登几个____几十个中过状元的人的名单表,
这真是令我瞠目结舌。
A. 排泄 简捷 以及
B. 排泄 简洁 甚至
C. 倾泻 简捷 以及
D. 倾泻 简洁 甚至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天津(下半年)2007
考点:实词与虚词综合考查
解析:排除代谢废物的过程称为排泄,①句指排放工厂污水,应填“倾泻”,因此排除A、B项;“简洁”表示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简捷”表示直截了当,②句形容语言应填“简洁”;③句“几个到几十个”表示程度递近关系,应用“甚至”,所以答案选D项释义倾泻:1.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例:瀑布倾泻于两山之间;2.倾吐,倾诈
6( 单选题 )
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突发性
B. 周期性
C. 反复性
D. 时限性
收起
解析:纠错名师讲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 D,
来源:国家2014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所要填入的词语修饰“情绪变化”,结合后面的“短期”可以判断填入的词语的含义是指一段时间。只有“时限性”最符合这一语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纠错A项的“突发性”强调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段时间。“周期性”和“反复性”同样都是用来形容变化的频度,与后文的“短期”语意不符。释义所要填入的词语修饰“情绪变化”,结合后面的“短期”可以判断填入的词语的含义是指一段时间。只有“时限性”最符合这一语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单选题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______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教育
B. 培育
C. 哺育
D. 养育
正确答案是 C,
来源:河北2011
考点:实词辨析
解析:语境中有“乳汁”和“婴儿”,因此只能是“哺育”,“哺育”含有喂养的意思。故本题答案为C纠错A项中“教育”与B项中的“培育”与“乳汁”不能搭配,故A项、B项错误;D项中填入“养育”所指范围太大,与只表示喂养之意的“乳汁”也不能搭配,故D项错误释义教育、培育、哺育、养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侧重于“教化”的过程
“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也指使某种情感得到发展
“哺育”指喂养,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等,也可指通过教育培养
“养育”指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
8( 单选题 )
初来乍到的葡萄牙华侨,往往需要非常艰苦的奋斗才能____自己的生活,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的精力往往没有国内家长充沛,尤其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____上。早期的葡萄牙华人教育并没有如今的便利条件,比如中文学校。所以华人家长往往把子女送往当地学校学习,_____的是葡语以及葡国文。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恰当的一项是( )
A. 维持 传播 司空见惯
B. 确保 传输 日积月累
C. 保证 传承 言传身教
D. 保障 传授 耳濡目染
正确答案是 D,
来源:无地区2014
考点: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解析:第一、二空可从搭配入手,“保障生活、传授文化”,第三空对当的“家长把孩子送往当地学校”提示是“耳濡目染”,也即是平常不断接触学习葡语和葡文,需要“听”和“看”的动词意义。
9( 单选题 )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 小伟把一张纸条交给我,纸条上写着一行字:“还欠款500元。”
B. 赵大伯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
C. 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抖上课去了。
D. 我看见张明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正确答案是 C,
来源:无地区2014
考点:语句排序
解析:A项属于多音字引起的歧义,“还”huán时,指的是偿还欠款;当读hái时指的是依然差欠款;B项“在医院工作”的主语是赵大伯还是他儿子?这里指代不明;D项指代不明,“手里提着包的”是张明还是那个老人?而C项没有歧义,因为后半句“就都”二字表示的是“李老师和同学们”,指代明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