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回复: 0

国考行测考试备考言语理解表达备考练习题(4)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考行测考试备考言语理解表达备考练习题
    6、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文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这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直,如果仅仅在技术上简单的模仿和运用,缺乏文化上真正的尊重和理解,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 在广告主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 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 理解文化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7、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8、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在《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部署。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B.中国传统重子女义务的养老模式存在弊端
    C.我国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强调社会和政府责任
    D.中国的养老模式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9、早在1900年,第一辆电动汽车就已经上路。尽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车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概念车,但这并未拉近电动汽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电动汽车的研发并非只是将传统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机这般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仅车用蓄电池就存在电池容量、存储能力、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此外,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动系统、电气系统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电动汽车研发的瓶颈是蓄电池问题
    B.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尚需时日
    C.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D.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取决于厂家的研发实力
    10、中国学术历来轻“术”。经济学、金融学都是太低级的“术”,所以,它们往往被忽略。遗憾的是,时下的儒家研究学者还是不能走出用文化来谈文化的圈圈,特别是以儒家文化来评价儒家文化,其结论当然不会是别的,用“四书五经”来看“四书五经”,只能是越看越美。如果脱离传统儒家社会的实践现实,不去研究特定文化背后的成因(特别是经济成因),那么得出“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这样的认识就不奇怪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中国文化研究缺少经济成因分析
    B. 传统中国学术历来看轻经济学科的价值
    C. “以中华文明整合世界”的想法轻率荒谬
    D. 当代儒家研究学者依然没有走出轻“术”的窠臼
    参考答案:
    6、D.【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通过转折词“但”提出作者观点,同义替换选择D项。
    7、D.【解析】意图判断题。论述主体法,正确答案选择D项。
    8、C.【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句明确提出作者观点,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同义替换选择C项。
    9、D.【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尾句明确提出作者观点,同义替换选择D项。
    10、A.【解析】意图判断题。文段结构为背景铺垫+举例论证+反面论证,可知作者的观点为中国文化缺少经济成因分析,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5 06:56 , Processed in 0.04739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