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2016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练习(6)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菁。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国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
    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理学是一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学科
    B.我们迫切需要用实证方式来验证西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C.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对西方理论去伪存真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D.尽可能开明地对待西方理论,海纳百川,博才众长,方能实现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
    27.中国近代人物都比较复杂,它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更是如此。社会解体的迅速,政治斗争的剧烈,新旧观念的交错,使人们思想经常处在动荡、变化和不平衡的状态中。先进者已接受或迈向社会主义思想,落后者仍抱住“子曰诗云”、“正心诚意”不放。同一人物,思想或行为的这一部分已经很开通很进步了,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却很保守很落后。政治思想是先进的,世界观可能仍是唯心主义;文艺学术观点可能是资产阶级的,而政治主张却依旧是封建主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构成了中国近代思想一幅极为错杂矛盾的图景。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中国近代思想总体上还没有现代思想元素
    B.中国近代人物或者是保守落后的,或者是开放进步的
    C.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是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
    D.中国近代思想的复杂性源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经济发展的落后
    28.尽管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粮不稳。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会不稳,实现全面小康和高水平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只算GDP贡献率一本账,更要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这本大账。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农业的基础地位 B.农村的经济发展
    C.农民的生活质量 D.农村的社会稳定
    29.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A.王国维的《评论》
    B.《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C.各路“文化豪杰”的“红学成就”
    D.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避不开《红楼梦》的原因
    30.目前我国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不一,许多欠发达地区是每人每月50元或60元,某地新闻报道中还以“低保水平提高到每月50元”为题以示政绩。各地的物价水平、生活指数当然很不相同,但是,在今日的中国,即便许多发达城市的低保线是每月300多元,低保户维持生计尚显困难,那么一个月50元的艰辛就不难想见。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A.我国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不一
    B.一些地方以提高低保水平为政绩指标
    C.发达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较低
    D.欠发达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较低
   
      参考答案及解析
    26.【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以实证方式来检验有效性并去芜存菁;二是洋为中用,发展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体系。“同时”表示前后为并列关系,只有C项恰当地概括了这两点。
    27.【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在中国近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人们思想意识层面出现的复杂、矛盾的表现。A项“总体上还没有现代思想元素”在原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排除。原文说“同一人物,思想或行为的这一部分已经很开通很进步了,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却很保守很落后”,B项将“同一人物”偷换成了“中国近代人物”,排除。D项属妄加推测,“西方列强的侵略与经济发展的落后”在文中没有涉及,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8.【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一句强调无粮不稳。第二句强调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三句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稳定全局。三句话都围绕农业的基础地位展开论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9.【答案】B。解析:文段末句总结文意,引出《红楼梦》产生一种“正典效应”。按照逻辑,接下来就应介绍《红楼梦》的“正典效应”是怎样的。A、C、D三项都与此无关,可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D。解析:“但是”后面的内容是文段所要强调的。由“在今日的中国,即便许多发达城市的低保线是每月300多元,低保户维持生计尚显困难,那么一个月50元的艰辛就不难想见”可知,答案为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7 03:41 , Processed in 0.058349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