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2015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强化练习(21)

[复制链接]

63万

主题

63万

帖子

19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7966
发表于 2017-7-29 1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古者称师曰先生。”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百年匡史已有镜鉴:教育盛,虽战乱纷争仍人才辈出、民力丰沛、国体向上;教育衰,纵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会浮躁、未来迷茫、振兴乏力。教育,国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百年而导国运,而先生又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国之方向性指标。那时的先生们,不擅评职称,更擅长个性教学法;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讲人格和品格;教学相长,更倾力爱护学生: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回中国致用:热心时政,更能为国家担当。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古时相比,现在的教师更热衷评职称而不钻研教学方法
    B.教育是国之命脉,而先生是国之教育与发展的风向标
    C.自古以来,教育的兴衰便决定着国家的强弱
    D.教育宛如一座座顽强的灯塔,各自照亮着一方山河
    2.鲁迅研究中有很多好的学者,他们能把鲁迅的思想挖掘很深,化为我用。鲁迅研究的很多著作虽能诠释鲁迅的思想,但是没法用鲁迅的方式表述出来,于是很多著作的书写显得晦涩难懂,读起来令人昏昏欲睡。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学者都没有领悟鲁迅对语言的诗意与审美的锤炼,对文体的重视。唯一能找到的只有思想,思想,思想。从未想过,就算是思想也需要交流,需要鲜活的表达方式,需要别人的理解,才能有新鲜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文体意识的忽视和欠缺,导致现在的鲁迅研究停滞不前。年轻人对鲁迅不再感兴趣,不是因为他们读了鲁迅的文字,恰恰是他们没有读过鲁迅的文字,只是读过对鲁迅的研究,从那些转述的只言片语、残片断章中拼凑出一个愤激如火、金刚怒目版的鲁迅。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鲁迅研究停滞不前是由于研究者只注重鲁迅思想层面的研究
    B.当前,对鲁迅思想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采用合理的文体表达更重要
    C.重思想轻文体的研究方式使人们对鲁迅产生误读
    D.年轻人对鲁迅不再感兴趣,正是因为他的文字书写显得晦涩难懂,令人昏昏欲睡
    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_______。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_______,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_______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凑成 相互辉映 表现 B.拼成 同心协力 表示
    C.组成 相辅相成 抒发 D.构成 异曲同工 表达
    4.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_______,使人_______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
    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煽动性 不由自主 B.感染力 忍俊不禁
    C.表现力 不知不觉 D.鼓动性 情不自禁
    5.我们向往自然,我们敬畏自然,我们却不怕自然灾害。我们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自己能如水般清澈,如草般茂盛。我们喜欢恬静的生活,我们喜欢清新的空气。但当自
    然向我们发起挑战时,我们也绝不会退缩。人是因自然而生的,但却不会因自然而亡。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更加懂得与大自然相处,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培养了一种韧劲。我们懂得利用自然求得安稳,我们知道追求自然提升境界,我们更明白在灾难后我们会一如既往,我们更清楚人与自然是唯一的主题。
    本段文字的主旨是( )。
    A.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B.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在自然中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9 01:25 , Processed in 0.04195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