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的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相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 B. 潮流永远不待人
C. 太阳底下无新事 D. 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2.
追根溯源,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交流中匿名?社会上对匿名的普遍态度是:你采取匿名,是因为你需要隐瞒某些东西,而这使你看上去不大像一个好人。好人一贯光明正大,不会偷偷摸摸、鬼鬼祟祟。问题在于,如果围绕好人左右的人也都很好,好人的确不需要偷偷摸摸;但事实上,每一个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满了随时准备利用他人弱点、背叛他人信任的小人。本来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完全公开的世界,不幸的是,良好的期望与现实的残酷总是相距甚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匿名交流是无奈之举 B.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C. 匿名可以保护人的隐私权 D. 我们所处的环境充满很多潜在危险
3.
过去学界对明清国家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基本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或者认为明清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或者认为腐败、虚弱、低效率和缺乏进取心使得明清国家无法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无法有效地执行大规模的计划,因而也无法如德国、俄国和日本国家那样积极地面对外来挑战,带领全国人民走向近代化。这些看法无疑有其正确的方面,因为明清两朝确实没有把中国带入近代化。但是这种看法同样也有很大的缺陷,因为它无法解释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研究明清国家要有新视角 B.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迅速发展
C. 能否发展经济是衡量国家成败的重要标志 D. 应辩证看待明清国家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4.
同一个自然环境,对于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具有同等的环境价值: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同等的健康生存的环境条件;这个环境如果遭到破坏,也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健康生存,对谁都没有例外。这段话说明了环境价值的(
)。
A. 公共性 B. 联动性 C. 开放性 D. 广泛性
5.
2011年是我国玉米单产量最高年份,但全国玉米平均单产也只在383公斤/亩。与主产国相比有差距,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同一生态区的省际间玉米单产水平差异也很大。目前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全国平均每亩3500株左右,而美国种植密度平均达到5000株。据专家分析,如果我国玉米种植密度每亩增加500株,再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亩产可提高50公斤以上。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我国提高玉米单产潜力比较大 B. 我国玉米种植技术还比较落后
C. 中美两国玉米种植技术差距较大 D. 我国区域玉米单产水平差异较大
答案解析:
1. C
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全文都是在说“新”,同时由“新媒体之新是相对而言的”“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可知,不必为“新”惊奇,太阳底下无新事。故选C。
2. A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首先,文段论述的话题是“匿名交流”,排除BD项;其次,文段的意图并不是说匿名可以保护隐私,而是说匿名是无奈之举,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小人。故选A。
3. D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半部分主要谈论的是过去学者认为,明清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消极作用,但文段最后进行了转折,指出过去学者的看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依然十分出色。故选D。
4. A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由“同一个自然环境”“每一个人”“同等的环境价值”等可知,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环境价值的公共属性。故选A。
5. A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介绍了我国与美国等国家种植技术差距较大,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同时指出了我国区域玉米单产水平差异较大,最后指出,通过一些办法,我们玉米单产还能很高的提升空间。故选A。